电子报
电子报

言论

对于一个写作新手来说,写作首先要改变的是思维认知

很多作家一开始也是写的不好,被别人笑话,更不要说我们了,写的不好不可怕,只要天天坚持练习就可以。可怕的是知道写得不好,还不去行动,这才可怕。第二、就是写作就不要怕被别人耻笑。很多人为什么不敢写,就是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朋友、同事、或者家人看到了要笑话你。其实,是你想多了,别人哪有时间笑话你?都是自己想的罢了。一般是你写得不好,别人都会...

写作技巧 2022-08-11 63

写作可以成为一生的事业

与文字打交道。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偏爱文学,自己也想成为作家,后来还算实现了理想,学了自己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又从事的是对口的自己热爱的编辑工作。我也一直想写,特别是从事文学创作,但却总是不知从何下手,都是零零碎碎偶尔写一篇两篇,过很久才又有写的。我的钢笔字是按印刷体规规矩矩从小练习出来的,所以写得还算行,但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一捺是很...

写作教程 2022-08-11 56

青记观察丨新闻不应止步于通报

最近看新闻,总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比如,广州荔湾有住户家门被“开锁排查”事件。有媒体报道,广州某小区业主在酒店隔离期间,家门锁被社区拆掉强行破门,涉及数十户。7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称,是因为发现仍有密切接触者隐匿家中,因此在某天凌晨,街道、居委会、物管员对重点楼层84户住户在全程录像的情况下,逐户开锁排查后随即给房...

青年记者杂志 2022-08-11 57

青记独家丨四十年,五十年——传播学在中国的小路、大路与出路

1995年盛夏时节,第四届中国传播学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我从郑州登上绿皮火车,同北京出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老师明安香、陈力丹、王怡红等会合,入关中,过秦岭,攀蜀道,其情其景恍如昨日。没想到,此后再无缘这个全国首屈一指的传播学平台,直到今年受邀参会。如果我能忝列中国传播学的一介后学,那么但见前辈老人一个个遽归道山,同辈老友一个个淡...

青年记者杂志 2022-08-11 45

青记独家丨数字内容的表达逻辑与传播策略

数字科技不仅丰富了内容表现形态,出现了包括交互内容在内的专为新传播形态制作的数字内容,也深刻改变了内容的表达逻辑。这体现了数字科技对内容生产、表达和传播底层逻辑的深刻重塑。“数字内容与传统内容的核心区别至少包括两点:一是数字内容不仅提供有意义的信息,还搭载传播者与受众的联系,二是数字内容实质上是内容与传播策略的组合体。即数字内容本身已...

青年记者杂志 2022-08-11 71

不到600字!中新社这条奥运快讯为何获中国新闻奖?

一篇好的快讯,不仅要炒出“宫保鸡丁”的速度,而且最好还要有“佛跳墙”的“营养”和“鲜度”。特别在新闻大事件来临时,抓住这两点,更能让稿件增鲜、提色。2001年7月13日晚,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举办城市“花落”北京的时候,中新社北京分社的两名记者早已等候在北京乃至中国的心脏地带——天安门广场。他们是那场“新闻大战...

庖丁解news 2022-08-11 50

字斟句酌|“对不起”新用

“对不起”被普遍认为是礼貌语中的道歉语一类。《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对人有愧,通常为表示抱歉的客套话”。其典型的用法可以在以下句子中得到体现:(1)对不起,让您久等了。(《现代汉语词典》(2)对不起,刚才网络不好,我没太听清楚,您可以再说一遍吗?(网络语料)例(1)、例(2)是“对不起”最为常见的用法,即说话人为自己的言行向听话...

语言文字周报 2022-08-03 81

教师要“授之以渔”,也不能“得渔忘鱼”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高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高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这句话很值得玩味。鲁迅先生...

语言文字报 2022-08-03 72

浅析融媒体时代新闻叙事语言的转变

生于互联网时代,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工具,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已经成为生活方式之一。媒体新闻叙事语言需要熟悉年轻人的喜好、趣味以及交流方式,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吸引他们,进而产生共鸣。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两微一端”是传统媒体进军互联网的主要方式。在互联网平台上,传统媒体通过改变新闻叙事语言,努力塑造着...

新闻战线 2022-08-03 44

文案知其所以然

很多人感慨:看了很多文案资料,学了很多经典文案,却依然写不好文案。问题出在哪?可能恰恰就是看得太多了。如今这个时代,只要想学习,就不愁没资料。拿文案来说,网络上可以搜到大量的学习资料,不爱看文字,还有视频、音频。而信息极大丰富的另一面,是信息的过剩。大量有用、无用、碎片的内容混杂其中,让本就不多的时间和精力过度消耗。可获得的学习内容越...

文案包邮 2022-08-03 43

学新闻卷吗?做新闻难吗?看看读者们怎么说

如何让新闻内容更加吸引观众,一直以来都是新闻从业者在思考的问题。《用表演的方式传播新闻:“现场新闻”的优势与弊端》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在媒体转型的大背景下,媒体机构持续采取的具有创造性的传播形式——现场新闻(livejournalism)。《浅析美版“公众号平台”Substack:自媒体创作仍是好出路吗?》一文则带领我们去了解以Subs...

全媒派 2022-08-03 44

不把写稿当任务,当做提升自己的方式

每次到基层做分享,总能收到学员们的反馈。这些反馈大多是正向的,且有思想,说明他们认真听课,获得了启发。他们的启发也启发了我。这次到华南授课,授课点在东莞,广州、深圳、广西、海南、福建等分支机构通过视频听课。课后多个通讯员发来微信,表示很有收获,其中一个字数最多,也很具体,尤其“不把写稿当做任务,而是当做提升自己的方式”,让我颇感欣慰。...

帅兵聊宣传 2022-07-27 39

评奖范式与经略好稿——参评中国新闻奖管见

从1991年开始,中国新闻奖每年评选一次,迄今已举办31届评奖活动,每年从全国各地新闻媒体各种作品中评选出350件左右。一般来说,获评全国新闻奖的作品大多堪称精品佳作,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和导向性作用。近年来,中国新闻奖评奖一直强调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统筹兼顾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平面媒体与广电媒体、新媒体...

青年记者杂志 2022-06-29 53

文笔修炼有三层,你在哪一层

如丰子恺《白鹅》一文写白鹅: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读完,忍不住笑出声。丰子恺太有意思了!鹅成了老爷,狗偷吃后被鹅老爷叫骂,居然还敢继续蹲候。这是一种难得的趣味。内心充满生活趣味的人,笔下才能流淌出满是趣味的文字。03个性​

余老诗写作课 2022-06-29 47

你知道“红蓝笔”说吗?

“红蓝笔”说,是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李庄老师的一句名言。他说,蓝笔说的是“写稿”;而红笔说的则是“改稿”。作为一个媒体人,不仅要会“写稿”,更要会“改稿”。如果满足于“会写稿”,而不会“改稿”,那就不是一个全面的、完整的媒体人。由此可见,写稿和改稿是两个不同的“活儿”。倘若说写稿是“白手起家”的话,那改稿就是“精雕细刻”,或“锦上添花”...

老记说事 2022-06-15 55

消息标题可以有观点吗?

Hello宝子们~俺又来了,二次出道的“回锅肉”疯狂营业中~今年开始,走老师本走要进军实务界了,主讲消息课程,除了授课之外,还会负责实务消息专栏。我给这个专栏取名【我有一个好消息】,一来,我会在课程和专栏中和大家分享很多经典的消息报道,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越来越好的新闻消息;二来,是想祝福大家今年都能心想事成,期待你们明年如愿上岸,...

考新闻 2022-06-08 73

缺乏修辞想象力很难写好今年高考作文

真是巧啊,高考前做了个题为《修辞想象力:议论文写作的加分技巧》的公益讲座,分享如何借助“修辞想象力”打开思路,锚定命题意图,找到角度落点。今天各地作文题一出来,粗略审题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些题目都带着浓厚的修辞性,缺乏修辞想象力的考生,很难写好今年的作文。掌握修辞想象力,能从材料的隐喻中延伸开来,找到落点,举一反三,与现实对话,...

吐槽青年博士 2022-06-08 51

案例分析丨这篇文章告诉你,眼高手低是写作的大忌

“不就是治沙造林嘛,有什么可写的?我要写,就得写重大主题。”这是一些通讯员的口头禅,在他们眼中,就没什么值得写的新闻。至于散文、随笔,他们更瞧不上,认为这不能满足单位的宣传需要。在单位领导多次过问后,这些通讯员终于动笔了,“我县今年造林3万亩,其中张村100亩,李村100亩,王村100亩……(此处省略297个村)”。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

吴聊 2022-06-08 64

【第96问】坐下来写稿就是“闭门造车”吗?

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下基层,多体验生活,的确是十分必要的,但除此之外,也需要坐下来学点基础知识和文字运用、稿件构思等基本功,不能把后者不加分析地统统说成是“闭门造车”。“闭门造车”是个反义词,本意是指不管客观实际主观乱闯。用在写作上,往往用以讽刺那些足不出户,冥思苦想,专做理论脱离实际文章的书呆子。要当一个合格的报道员,自然不能一不深...

新闻三昧XWSM 2022-06-08 47

【第97问】登稿子要靠“碰”吗?

登稿子要靠“碰”吗?“登稿子要靠碰”的看法是不对的,同时,对自己提高写作能力也并无好处。要知道,一篇稿子在版面上变成铅字,是要经过编辑精心筛选和删改,经过组长、部主任及社领导严格把关的,质量差的稿子即使一时蒙过编辑的眼睛,最终也会在层层审查把关中被淘汰。这就告诉我们,稿件见报是要靠质量的,而不是靠“碰”的。说“登稿子要靠碰”,完全否认...

新闻三昧XWSM 2022-06-0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