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很多学生记者写稿时无从下手,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媒体人写稿需要掌握的25条基本功,供大家学习!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注:指报纸,不适...
在当今信息社会,对信息的获取与占有,成为人们更新观念、把控机遇、迎接挑战、创新人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天发生与报道的各类大量新闻,就是这林林总总的信息**。人,生活在新闻的包围圈里,其身边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着异彩纷呈的新闻。新闻便以其无尽的魅力,吸...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
新闻通稿发布模式起源于美国1954年,世界上首家发稿公司通过传真机为客户代发新闻稿,由此揭开了新闻专线服务的序幕。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新闻通稿模式已被广泛接受,国内的优度网也以其卓越表现成为业界翘楚。优度网为全球4万余客户提供信息发布、目...
一、什么是校园新闻关于新闻的定义,在学术界有种种不同的定义。西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陆定一:“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校园新闻也就是对学校里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新闻有狭义、广义之分。...
从事新闻行业,接触最多的算是消息的写作了,而在消息当中,会议消息又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往往因为会议消息多,写作频繁,在组织稿件时容易产生其相对其它题材简单、轻松的错觉,容易按照老套路组织稿件,使会议消息缺乏可读性,因而常常出现会...
活动类的新闻稿在校园中是最常见的一类新闻稿。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来体现的。所以,活动类的新闻稿就必须将校园的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这对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更高了。这一类新闻通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
消息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消息写作是新闻行业中最基本的能力,但是要写出漂亮的消息也绝非易事。今天推荐财新传媒常务副主编张进总结的写好消息的十八条技巧,不妨看看,也许对你有帮助。1.时效时效第一。尤其是政策稿、突发事件稿,可滚动发稿...
新闻故事化起源于西方大众化报纸时期。“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一般来说,我们所关注的“新闻故事...
法制新闻一般是指站在法制的角度去报道新闻。这里的法制是一种法律制度,而其中的“法”,不仅包括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还包括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司法机关发布的司法解释、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各地立法机关发布的地方性法规,甚至还包括一些政府机...
与其他新闻报道一样,深度报道的基础是采访。但深度报道的采访比一般报道的采访更为复杂、更为主动、更为深入、也更为全面。深度报道的采访至少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一种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多种类的全面而系统的采访。这种采访形式是对事务性、程序性、礼仪性...
核心阅读★要从林林总总的海量信息中迅速确定有评论意义的新闻由头,就必须遵循专业对口、价值对位和信息对称等基本原则★要做到去粗取精、吸收合理建议,集中归纳并平衡多方的吐槽意见,突出最具争议、最有价值的看点并加以分析评论★要注重论证的逻辑严密和论据...
在网络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提笔忘字的情况在写作人群中时有发生。尤其在记者写稿中,也常会发生写错字的情况。下面这99个高频易错字,大家自测下,看看你常写错的字有几个?
1、总体情况2015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言论类作品,共收到400多所高校报送的作品431篇,共评出获奖作品273篇,获奖作品占63.3%,淘汰作品占36.7%,获奖比例比往年高2%左右。其中一等奖52篇,占参评作品的12%,由于并列,略高于1...
讲好“新”故事,必须做到三勤:脑勤、嘴勤、腿勤。通过脑勤,更多地学习、认识和思考;通过嘴勤,更多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揭示问题;通过腿勤,更多地置身现场,打捞“活鱼”。做到“贴近性”,要走好三条路径:想要贴近什么,就去熟悉什么;想要贴近哪里,就...
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注:指报纸,不适宜广播电视新闻]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一个有头脑,会思考的记者,写文章的手法必定多种多样,不会以一种模式、一种文章结构去套所有的稿件。而文章的写法有千万种,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只能管中窥豹,以见一斑。1、有一说一式从新闻事实提炼出让人感觉意外的本质,需要特别挖掘细节或知识。一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