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写作

意见写作的五大要领

意见这一文种进入公文写作领域,时间较为久远,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甚至再往前追溯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意见一直在党和国家的公务活动之中使用,只是没有被纳入法定公文家族而已。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及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分别将其列为法定公文文种,从而使...

2018-07-17 65

写好新闻的四个诀窍

詹国枢: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新闻与写作》在今年1月20日推出《听老詹告诉你,新闻写作有何诀窍!》的音频课程,得到广大听众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小编特将詹老师的授课内容编辑成文字,以飨读者。开讲之前与大家分享这辈子我非常信奉的一句话,这句话只有四个字——“大道至简”。如果一节课...

2018-07-17 79

老蒋谈新闻:是什么、写什么、怎么写

新闻与写作公开课又开讲啦,应广大新朋友的需求,我们再一次回归基础,给大家讲讲最实用的新闻知识!新闻:是什么、写什么、怎么写先讲一个故事:1979年,一所大学的新闻系向新闻界调查记者的成长道路,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郭超人对其中一个问题的“三问”,是这样回答的:问:什么样的人不能当记者?答: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

2018-07-17 77

15种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编者按:很多新记者和文字工作者都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用自己写出的文字影响一个行业,一大批人,打动并俘获一批忠诚的读者,是每个记者和写作者的梦想。写作其实很容易,但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和作家则需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当你获得读者肯定的那一刻,你会觉得,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今天的文章来自美国畅销书《...

2018-07-17 203

干货|新闻基础知识一览

新闻学严格意义上偏重方法论和职业观的教导,实际中新闻业务技能更重要。很多人认为练习新闻写作是练习文笔基本功,这是误解。对新闻来说,更重要的是新闻敏感、采访来的信息以及谋篇的逻辑。今天我们就梳理了新闻学基础知识,送给新记者!除了以下干货,提醒一句:多读前辈的稿子。新闻的定义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

2018-07-17 291

公文写作中的十大常见标点错误

标点符号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文写作者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归纳起来,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有以下十个:常见错误一: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例1: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错误)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

2018-07-17 171

好故事都是怎么开头的?我们分析了95篇顶级媒体稿件

导语:好文章离不开好开头,那些顶尖媒体的作者都是如何开篇的呢?在分析了95篇来自《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快公司》的优质文章后,我们发现了13种写开头的套路。好文章的开头都是什么样?Medium平台上的一位作者Jason从《大西洋月刊》、《快公司》和《纽约时报》中选取了95篇高分享量的稿件,分析了它们的开头。首先,他将文章开头分为了...

2018-07-26 70

调查性报道与写作的方法

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就等同于学习调查性报道的基本方法。当报道需要时,任何一名记者都应能从事调查性报道。本文具体从选题、新闻线索、调查、分析、报道多个角度介绍调查性新闻的采访报道方法。选题01调查性新闻和其他类型的新闻一样,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记者和编辑需要根据所在媒体的面对的受众,决定什么样的题材值得深入挖掘,什么...

2018-07-26 72

梁衡:新闻写作的“三点一线法”

梁衡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更多如何写出精彩的头条新闻,是许多新老记者关心的问题。梁衡结合自己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屡屡写出头条新闻的经验,总结出头条写作的“三点一线法”。打靶时有一个术语:三点一线,眼睛从标尺缺口里看出去,缺口对准星,准星对目标,三点连一线,这时扣动扳机,就能击中目标。记者的上稿率也就是他对目标的命中率,要提...

2018-07-26 146

这三组字词,你用对了吗?

三组字词辨别在公文写作中,常会遇到一些非常相近的字词,比较容易用错。这里挑选三例,作一简单解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1“分”“份”的区分“分”“份”的读音相同,但是意义有别,极易弄错。“分”读fēn又读fèn。一到读fèn的时候,就有人跟“份”弄混了。比如,“过份”“缘份”“份量”“份外”“份内”,这些“份”都不对,应当是“分”。“分...

2018-07-26 86

​论文标题,这么写才算好!

笔者在编辑实践和出版编辑理论研究中发现,时下有许多作者所投论文,甚至许多学报(期刊)所刊载文章,却不同程度地存在论文大、小标题拟定的“缺憾或偏颇”,确有不美。为此,笔者例析这种现象,提出科技论文标题拟定的总原则和“求美”七原则,以期推动科技论文标题拟定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程,为提高科技论文写作的可读性,促进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美感最...

2018-07-26 47

公共传播视域下的注意义务

作为社会交往的载体,大众传播媒介承担了传播在公共领域的使命,公开信息得以在公众、社会群体与组织的参与中实现公开传播。但公开传播并不等同于公共传播。在传统传播格局中,传播权力被集中于大众传播媒介,真正基于公众利益并实现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公共传播难以实现。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社会公众进入了“人人手握麦克风”的时代,新型传播工具在多元主体的...

2018-07-26 109

为什么有人不会提问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杜骏飞:尝试回归童年,重拾自己的好奇心,不要害怕提问。不会提问的人不足以谈读书很多具有好奇心和提问能力的学生,在经过家长、老师、学校、招考的重重规制后,再也没有提问的能力了。这就是很多中国学生能够在考分上逆天,却少有创新发明的原因。这其实也是我们的一些社会科学界,能够出版大量学术作品,却无能于向世界学术宝库...

2018-07-26 73

既流行又小众,学学如何用文言文写稿

自从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已经取代文言文成为中国正式的书面语言,文言文的运用范围已经十分狭窄,除了文化小圈子的自娱自乐,吟诗作对,小众性质的辞赋唱和,在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和公文写作、书信来往、网上聊天等一系列现代人的工作和交际中,基本上已经看不到文言文的影子。但是,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文体的接受和欣赏,又是多元的,小众的不等于不受欢迎,...

2018-07-26 87

经常开会的你,会写会议记录吗?

会议记录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会议的名称、开会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列席人、主持人、记录人。这些内容可以在宣布开会前写好。至于出席人的姓名,会议人数不多,可一一写上。会议人数多,可以只写他们的职务作为提示;也可只写总人数。如是工作例会,可只写缺席人的名字和缺席原因。第二部分:会议的内容主要有:主持人的发言、...

2018-07-26 105

关于写作,没有什么比这些作家经验更值得学习的了!

我很喜欢读作家们的创作谈,有时候程度甚至超过喜欢读他们的作品。原因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但写作却与之不同,它基本上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情,从坐在电脑前的那一瞬间开始,你就要单枪匹马地进行战斗。从这个角度讲,写作者或许是全世界最孤独的人。在这种时候,阅读其他写作者的创作谈,将使人获得难得的精神...

2018-07-26 75

记住这9条原则,写好新闻不再难!

编者按写作是每个记者入职时会遇到的第一个考验自己实力的小难题。很多人在学校里学了不少有关新闻方面的“学问”,但一到实践里检验后,会发觉“写新闻”好象跟想像中的写作不太一样。如何让新入职的记者尽早掌握写作的基本功结束自己的实习期呢。今天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一些思考与建议。入职的记者会在自己心里问:怎样写新闻?要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

2018-07-26 99

新闻想写出新意,必须突破这“三道关”

编者按bianzhean新闻报道中,都要力求一个“新”字,这既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但是记者在具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往往被报道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自身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使不少很好的新闻题材在写作加工的过程中落入窠臼,走入了程式化的老路。所以,新闻稿件要出新,记者必须突破“三道关”——即从报道事实所依据的报道形式、新闻采写主...

2018-07-26 68

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面对不同心境、不同状态的同一个人,面对无比微妙、无比深透的心灵,记者只有掌握多种多样的提问方法,机智灵活地运用,才能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根据新闻实践的积累,记者在访问时采取的提问方法大约可以分成以下这样几种:01正提法所谓“正提法”,即从正面直接提问,是直截了当地讲明采访目的,开门见山地提出...

2018-07-26 111

新华社记者教你在人物采访中如何破“壳"

编者按在采访中什么是“不带外壳”和“带有外壳”的人?如何采访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以人物报道见长的新华社国内部高级记者张严平,通过生动的讲述,以她采写的人物报道中的两个主人公为例,为我们传授了人物采访的破“壳”高招。张严平新华社国内部高级记者张严平,长期从事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新闻报道,尤以人物报道见长,文章质朴真切、充满情感、富有诗性,...

2018-07-26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