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写作

新闻标题,为何要短?如何短?

新闻标题贵在短。那么为何要短?如何做到短?这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一点看法,与大家交流。一、为何要短?道理很简单,这是由人们的视觉习惯形成的。有实践表明:人们阅读文字时,眼球每次停顿时只能感知到6~7个字,过多了则不大可能。传统媒体由于版面等因素,字数要求很严格,一般不要超过10个字为宜。现在一些移动媒体如微信...

老记说事 2019-10-03 54

改标题的四个小技巧

标题是反复修改出来的,在改的过程中总要有一些小的技术技巧才能奏效。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一、长题如何改短?请看某报上的两个标题:A、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讲话的通知》B、公安部直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标准“升级”点评:以上的两题文字太长,其实动动脑...

老记说事 2019-10-03 55
人民日报的这些新闻标题好在哪儿

人民日报的这些新闻标题好在哪儿

日前,人民日报好新闻评选小组评出2019年5-6月好标题作品12件,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7件、三等奖3件。获奖标题中有些让人真切体悟最美奋斗者脚踏实地,用平凡与坚持成就奇迹的执着与追求,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带给人积极向上的感动和力量,如:获...

新闻与写作 2019-10-03 67
作家的工具箱里,都有哪些秘密武器

作家的工具箱里,都有哪些秘密武器

今天选了@郁一的问题回复,他的困惑是:文笔只相当于小学生水平,怎么办?@郁一(内向,不爱说话)感觉自己写的东西很low,就像一个小学生,刚认识几个字,才写的文章。举个例子。下面三个句子,我就只能写1或者2,反正3是肯定写不出来。1、小明抱着小红...

写作主线混乱、被素材所困?这里有3个锦囊

今天选了“写作诊室”搜集来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问题,特稿里一个最常用的筐:最后的XX。@小金同学(我将永远困惑,也将永远寻找!)我遇到的问题主要还是角度和主题。就拿我最近写的一篇文章来说吧,选题大致如下:武汉汉正街因地处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地带,交通位置便利,改革开放后,这个有着500年历史的老街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但是这里的街巷狭窄...

特稿之旅|一个新闻故事的诞生

文|叶伟民直至2006年,也就是我从业3年后才第一次知道特稿。当时我从长沙来到广州,进入刚创刊的《南都周刊》,这是一份立志以《纽约时报杂志》为品质标杆的新锐刊物,到处洋溢着对“特稿”的热情。我领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去湖北黄石采访警察吴幼明,他因发帖揭露当地交警罚款内幕而被处理。我在一个被货运铁路贯穿的小镇找到了他,这是我见过最个性的警察,...

追热点会把身体掏空,但你非要问的话,我会推荐这7种方法

文|叶伟民现在,我常常会收到一些咨询,而且有些相当高频。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单个回答就有些浪费了,于是有了这个“症在写作”栏目。它有点你问我答的意思,但又不全然是,问题只是启发和引子,话题合适的话,我希望能谈得更多。例如今天这个“如何最及时、高效、无死角地捕捉热点?”,我被问过多次。坦白地说,追热点不是一个愉快的体验,你会患上资讯强迫...

文章没逻辑?看过的书记不住?段落间不会衔接……这5个写作难题其实soeasy

文章没逻辑?看过的书记不住?段落间不会衔接……这5个写作难题其实soeasy

今天选了两个“写作诊室”的咨询,它们的共同症结是:文章没逻辑,看过的书记不住且不会运用,段落间不会流畅衔接……@冯唐(神经质,没耐心,没目标)我有几个问题:1、一旦开始写作,本来构思好的东西发现根本就是零散不连贯的,无法串联起来。2、每一段话不...

天才如何学写作?100多年前,福楼拜是这样虐莫泊桑的

福楼拜读了莫泊桑的习作,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你这些东西表示有某种聪明,但年青人,记住布丰的话,'天才,就是坚持不懈的意思',用心用力去写吧。”福楼拜首先要莫泊桑敏锐透彻地观察事物,“一目了然,这是才情卓越的特权”。福楼拜的“一字说”,当然更有名:“你所要表达的,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一个动词或一个形容词,因此你得寻找,务必找到...

写作角度:如何用一根针探一座矿

文|叶伟民写过纽约的作家数不胜数,我却唯独偏爱盖·特立斯。这个超级都市在他笔下一反那种惯常的魔幻和混沌,倒像铡刀下的卷心菜,每片叶子都生猛地招摇在你鼻子跟前。例如以下这段:每天,纽约人要喝下46万加仑啤酒,吃掉350万磅肉,消耗21英里长的牙线。在这座城里,每天有250人死去,460人出生,15万人戴着玻璃或塑料假眼行走……纽约城里有...

不会写对话?药在这

文|叶伟民很多人说自己总是写不好对话,我是相信的。先来看这一段,当然,我做过一些手脚。“你这次要去哪儿呀?”男孩问。“我已经好久没出海了,闷得慌,我准备去远一点碰碰运气,这次去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多久真不好说,而且我马上就要出发了,摸黑也要走。”老头说。“刚好我的船家也要出海,要不我让他跟你走远点吧。”男孩说,“这样大家有个照应,如果你...

可悲的是,那些毁掉文笔的词,你却用得贼溜

文|叶伟民“症在写作”栏目开写以来,我被问得最多的是“如何提高文笔”。这个问题如此泛滥,不能全怪语文老师。标准优美的汉语书写正在丧失,且已悄然进行了百年。余光中1979年就说过这个问题,痛陈为“中文的恶性西化”。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学无疑功勋彪炳,但也难掩泛滥。西风东渐曾一度毛孔级加剧,连废汉字都成一时风潮,中文西化是必然。现在我们都以...

立意涣散、啰嗦、文章总烂尾还能治吗?

今天选了@步步的提问,遇到的问题是:写作立意涣散,文笔啰嗦,而且越写越淡。?@步步想写的内容,会充满太多细节,每个细节都舍不得删除,删除就觉得描述不完整。但太多细节不是冲淡了主题就是偏离了主旨。比如,我想写电影《无问西东》观后感,本来想写这部影片让我流泪不止的东西。写完发现包含有很多个点,这些点都是让我感动的元素之一,但每一个点单写,...

有种写叫尬写:为什么你写的东西,只有自己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今天提问的是@Yuki.Yin,他的困惑在于:为什么写的东西,最后感动的只有自己??@Yuki.Yin(辗转于编辑文章、记者采访、广告文案、公关稿,割舍不掉的文字恋)我曾参加过一场讲座,还写了文章,本意是面向读者分享讲座信息,但我的朋友指出文章有宣传之嫌。另外,个人比较欣赏讲座这一放松形式,认为是一个较真实的“线下朋友圈”,而不限于突...

掌握特稿写作的密码,这五篇足矣

前言从事非虚构写作已经有十多年了,写过很多也编过很多作品。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非虚构写作”在中国突然升温,火遍文学、新闻、影视等多个领域。这是转型冲突、表达升级、传播革命和资本驱动等多方合力的结果。我时常会被一些年轻作者索要“书单”或“作品列表”。而我对此总是小心翼翼,我知道一个在风格成型期的作者,所接触到的参照品极其重要。就像一个...

写好文章开头到底有多难?小说家这4个忠告也许能帮到你

文|叶伟民开头是写作最痛苦的地方。有人曾和我说,他写开头要用去全篇写作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时间。如果开头写不好,他就完全没法写后面的内容,但一旦突破了,后面就势如破竹了。我对此再同意不过了。我也是被开头“坑”过很多次的人。这是一个奇妙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第一句会变得如此艰难,如此难产,如此痛苦呢?邀请与合同后来我看到一句话...

文字太大路货?除了技巧,我们还聊聊荷尔蒙

@小橙子看别人写的文章立意别致、辞藻新颖,抒发感情掷地有力,比喻精彩绝伦、情节跌宕起伏,而我写的呢?别人给面子叫通俗易懂,其实是土里土气,浑身上下都是浓浓的陈词滥调。例如,别人写“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时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闪又暗了下去了”,我写眼睛只会这样:“眼睛大大的,忽闪忽闪,像天上的星星”。叶伟民老师写“我的父亲”这个题...

如何修改文章|“左右互搏”这招你试过吗?

文|叶伟民从本质上说,写作是一种个人表达,但最终要经受公共审美的检验。所以,问题就来了。在我所收到的问题清单里,有一个困扰高度一致——“凭良心,我真的已经写得足够努力和足够好了,但编辑和读者们似乎总不买账,他们能挑出一万根刺。”这种情况确实磨人,而且次数多了会让你怀疑人生。你可能会举出很多反例。在人类历史上,由于时代的局限,群体的傲慢...

人物写作这门读心的艺术

人物写作这门读心的艺术?如何写好一个人物?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但我们可以从你提出的表象分析一下,存在哪些误区。如果你的困惑是建立在“一个人物采访2小时”的基础上,问题必定存在。一个标准的特稿或人物记者,采访时都有一些牢不可破的原则,其中两条放在这里非常合适:一是至少要采访主角3次,二是永远不要自己提出结束采访。还挺招人烦的对不对?但记...

如何写好一篇人物专访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曾长时间从事多种画报的编辑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