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散文

温暖如春

岁末年初,工作依旧忙碌而充实。那时候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消息还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关注,总以为,疫情离我们瑶乡应该很遥远。春节前,我和其他志愿者们拎着一大袋的水果和物品穿过热闹非凡的人群、越过喧嚣的街头,到精神病院开展春节慰问。院内的气氛与以往有些不一样。“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知道吗?医院出了探望病人的新规定。”顺着李医生手指的方向望...

广西农垦报 2020-03-05 893

国难当头英雄依旧

年关将至,从城区到乡镇,从大街到小巷,无不张灯结彩,其乐融融,而骇人的新冠肺炎疫情却于此刻残忍地打破了这氤氲的温情。全国确诊、疑似病例、死亡人数……形成的一串串数字令人彷徨。然而,国难当头,英雄依旧,为我们顶起了一片蓝天。英雄,医者当之无愧。新冠肺炎疫情一发生,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先生便临危受命,毅然前往战“疫”最前线,虽...

广西农垦报 2020-03-05 919

故乡春恋

春在我的心中,永远是故乡一缕清新的风,一支赋有生命的歌。每当早晨或傍晚,她便会在村庄上空化作一股股馨香的袅袅炊烟,弥久不散。故乡小巷曲曲弯弯,让人猜不透究竟有多深、多长。每年春回大地,我总爱去钻故乡那些青石板路的巷子,踏响满巷的足音。在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声响处,春风不时撼动我的心弦,赋予我人生的感悟。在故乡,最耐人寻味的是在春天里帮...

江苏海洋大学 2020-03-05 882

梦想天空分外蓝

傍晚时分,结束了一天的疲累,独自一人走在临大向晚的行道上,不经意间抬头一瞥,但见穹顶被一层紫色的薄纱笼罩,似乎又有粉红色的霞弥漫其中,两种梦幻的色彩相映成趣,装饰了天空,亦绚烂了我平淡已久的心房。《猫的报恩》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相比于高中每天起早贪黑,为了高考一战而奋不顾身,如今的我们可谓孑然一身,无牵无...

临沂大学报 2020-03-05 891

花开自美,评说由人

世间万物最忌讳的就是圆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那么多的不圆满却有自己独特的美。但既然是不完美,就免不了不能使所有人都满意,有人好之,自有人恶之。如何理性地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就是生活的学问。生而为人,有圆有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至善至美并非好事,更何况人根本不可能同水一样毫无杂质。食指批评余秀华对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农...

读《鼠疫》,观今疫

加缪的小说《鼠疫》这样说:“如果说今天,鼠疫降临到你们头上,就是因为反思的时刻到了。”而今天,疫情降临到我们头上,我们确实该好好反思一下了。世界宛若汪洋大海,扁舟之上的人类踽踽向前。惟有团结一致,紧紧拥抱。惟有勇于斗争,直面风暴。疾雨过后,激烈的斗争硝烟将化作夜空璀璨的星,像永不塌陷的中国的脊梁们。仁慈的地母,只会留下更多的人,怀揣希...

华矿安全报 2020-02-27 902

掬一捧乡愁

明代高濂《四时幽赏录》里:“飞雪有声,唯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闲居故园乡村,邂逅漫天飘雪,屋后竹林飒飒有声,声如玉碎。内心漾满清凉古意,一枕天明,寒雀栖霜枝,冬曦如村酿。霜雪天,宜到老村,约布衣旧友,就瓦松老屋桑木桌呷农家酿、嚼乡土菜。柴门犬吠,风雪归人,踏雪寻梅、霜夜听更,大地...

我的阅读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阅读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由以前的纸质化阅读渐渐变成现在大家都喜欢在手机上开启阅读模式,既方便,又可以更舒适的阅读。可是在我认为纸质阅读更好。在我看来,读书是需要一种仪式感的,这样才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阅读当中,集中注意力于一件事。每当阅读完一本书,当你把它放回书架时,你的内心一定会有一种成就感,更会有一种...

镭女孩的光

1898年到1902年,居里夫妇经过无数次的提取,处理了近一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了0.1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6。这种银白色天然放射性元素能释放出阿尔法、贝塔、伽马三种射线并衰变为氡。在这个简陋的棚子里,星星点点荧光象征着又一科学奇迹的诞生。此后,居里夫人发表了数篇意义重大的关于放射性物质的研究报告,尤其是放射性元素在肿瘤...

湘潭大学报 2020-02-21 962

医者

我有两位喜欢的作家,而他们恰好有一个共性。一位是曾赴日留学的医科学生鲁迅,一位是曾经的北京铜厂主治医师毕淑敏。他们都曾是医者。鲁迅学医,是因为他的父亲死于庸医之手。他痛恨庸医,同情病人,于是赴日学习先进医学,成为了东北大学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而他最终放弃医学,他说“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

湘潭大学报 2020-02-21 876

月明千里心(节选)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他如是想到,一轮半圆的月亮牢牢地挂在天上,飘摇不定的灯光斜斜地照进半山上的这户人家,隐约可见得这房屋景致。房屋外疏篱环绕,虚掩的竹门透出舍外秋菊的淡淡清香,茅舍中萦绕着昏黄的烛光,木桌上还放着两杯酒,半剩的菜肴上胡乱地放着两双竹筷,尚有热气从筷子中穿过,扶摇直上,一切都显示着这里曾经有人欢饮畅谈,对烛共话。...

文华报 2020-02-14 915

本栖夜色

结束扶桑之行,其间所见所闻,曾于书刊影视中有所了解,现而亲身感知其富足礼仪,固然令人惊叹,但是大抵不出意料。在此只提一件事,有次从旅行汽车里下来,以手指游玩扶桑之日,乘车至树海边缘一家客店,周遭大抵是树林花草,除过柏油车道与停车场,难见别的建筑。十月中旬,日本岛气候尚且温和,但是此间林密气寒。用过晚饭,我将短袖、衬衫、外套三件添到身上...

文华报 2020-02-14 808

为了武汉,寂寞如花

武汉,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东西搅乱了全国人民的生活节奏。肺炎袭来,战“役”无硝烟,只有城市的寂静以及“少出门、不聚会”背后带着一份牵挂的寂寞。生活有太多的浮华,或许我们需要寂寞,一种有别于空虚与孤独的寂寞,体悟静中求静的韵味。流年背后,我的寂寞时光里有着一份从未放弃的执著去追逐心中的梦想。一盏孤灯,一杯香茶,寂寞在清欢,自省前尘往...

长炼报 2020-02-10 947

银杏的金色告白

这世界,每一朵花的兴谢虽有长短之分,却无断灭之别。每一朵花都是因缘而生,在因缘中灭去,是明明白白的,人力所不能为的。——题记学校的桂花开过,接着就是金黄的银杏遍布。剥开清晨的雾,空气中夹杂着一夜的雨露,脚下的泥土软软的,我猜夹杂的是这季的桂花。晨辉已经开始洒落,在小林子里的树叶之间一闪一闪,似钻石,似萤火,好想就这样抬着头安安静静的像...

傍晚

傍晚

日落不见而天色未黑。侧靠在咖啡馆的座椅上,穿过落地窗看烈火晚霞与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天色渐淡,暗黑色的夜雾愈发靠近,路灯和街景拼凑成浪漫,放松灵魂的小憩。还有什么时光比这更令人沉醉呢?像是自然给予的恩赐与风景,毛茸茸、暖烘烘的,围巾里的风、...

“品”清玄散文感

阅读过不少散文,却独爱林清玄的文章。明澈朴素的语言就同他所写的小草一般: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讽。他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阐释他独特的思考与见解。他的文风清新质朴,常常从小处着手,由小见大。他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些小故事和对所听所见一些感慨,其间填满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他作文不仅是在提升...

南华大学报 2020-01-13 1061

青灯有味

用上电灯,是近代的事。古代灯盏,用的是瓦盏,盏内注满植物油,以线绒做灯芯。点燃后,灯光清荧,有清寒之意。古代士子读书,便是伴着这种灯盏,所以“青灯有味”,是指灯盏燃烧的那种幽微的情趣,更是指青灯相伴之下,夜读的那种美好感受。读大学时,我的一位教授古典文学的老师,聚书甚丰,更是读书不辍。便常常在课堂上,讲到他夜晚读书的状态和感受。他说,...

人间寂寥,你是那一抹烈焰红——致敬萧红

人间寂寥,你是那一抹烈焰红——致敬萧红

初遇萧红,是读文章《祖父的园子》。那个追着祖父的小女孩,快乐纯真,让我误以为萧红以后的人生,如童年一般快乐。透过文字,刻画了一位慈祥的祖父,让我误以为她是幸运的,有着亲人的庇护和疼爱。实际上,《祖父的园子》里的萧红,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而文中的祖...

齐鲁工大报 2020-01-07 944

比怀念高一级的是感恩

马东在《奇葩说》里曾谈及生死,他说,因为中国人没有告别的文化,我们忌讳说生死,或者会在探讨中不由自主地走向无休止的煽情与眼泪。人们常说“生死有命”,而在那段意识尚混,终日困于病床的日子里我却很少思考生离死别、天道微哉,事实上我也很难集中精力思考,大多时候是无数记忆碎片在我脑海中闪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那个消失在幽暗清晨的背影。外公逝去后...

湖南师大报 2019-12-03 92

雨中随记

九月,秋初至,天气转凉,微雨,恰巧无课,心觉窝在宿舍沉闷,遂携伞一顶于雨中漫步。细雨斜疏,栾花微湿,风乍起,铺得满地金黄。清新的栾花香与泥土的气息混合,隐约给人一种萧瑟之感,“嗒嗒”,是雨滴敲打伞面的声音,不多时便将伞面敲湿。地面湿漉漉一片,隐约有水流在低洼处汇聚,形成一个个小水坑,人群穿梭时都轻巧的避开水坑,唯恐一时不慎,引得水花四...

齐鲁工大报 2019-12-09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