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十七、道家传人
道家传人文子钘 授业范蠡师老聃(下)


  《文子》问世后,秦初即遭到禁毁。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中,又罹其难。秦始皇吞并六国后,实施文化专制政策,下令没收并焚毁诗、书、百家语及秦纪以外的史书,《文子》也在焚烧之列。汉朝建立,百废待举,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刘彻因见“书缺简脱”,下诏“广开献书之路”,被秦禁毁之书又逐渐露面,《文子》方受到重视,不断有人为之作注。随着道教在与佛教的斗争中失去优势地位,《文子》也曾一度湮没,对它的研究也逐渐冷落。
  《文子》一书阐明了文子的哲学思想,发展并完善了道教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对《文子》进行研究整理的有:《通玄真经》默希子注十二卷、宋·朱并注七卷(八卷以下已佚),元·杜道坚《文子缵义》十二卷、清·钱熙祚《文子校勘记》、俞樾《俞楼杂纂读文子》。现今流传的版本有《正统道藏》十二卷本、《通玄真经缵义》十二卷本、《道藏》七卷本、《道藏辑要》本、《四部丛刊》缩印《通玄真经》十二卷本和《四部备要》本等。《文子》一书,自北魏以来,有李暹(xian)、徐灵府,朱元三家注,惟唐人徐灵府注仅存,亦大半阙佚。元人杜道坚所居计筹山有文子故迹,因注其书。计筹山俗称界头山,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南。相传春秋越大夫计然多才智,讲算于此,故名。此山属湖州府。《文子》自元以来,传本颇稀,独《永乐大典》尚载其文,其中杜道坚撰《文子缵义》十二卷,注文明畅,原文可正后来讹误,世称善本。文子著《万物录》中有“牡丹出汉中、河内,赤色者亦善”的记载。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根柢全在道家。道家学说源于中国母系社会的原始宗教,经历代传承发展,至春秋战国,由老子、文子、庄子理论加以充实、完善,成为中国一门自生的哲学学说。文子全面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宇宙观、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等哲学思想领域,及在政治、军事、伦理、美学、文学、养生等多方面,都超过老子。文子是道家学说承上启下之人,为中国道家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