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 我 校 2009届 毕 业 生 就 业 工 作 专 题 访 谈 录
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每一个毕业生的成才立业,寄托着众多家庭的殷切期望。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问题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解我校今年的就业工作相关情况,校报记者专题采访了招就处的相关负责同志。
问: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200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
答: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创新就业工作模式,积极变压力为动力,以勇于创新、共克时艰的精神,积极贯彻学校领导关于“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的指示,把促进学生就业作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作来抓。
2009年,我校共有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药学、中药学等30个专业(方向)毕业生2936人,其中本科生1923人,高职生648人,“3+2”毕业生365人。受当前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和往年相比,我校今年的就业情况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截至2009年5月14日,我校预计考研升学人数为291人,占本科生总数的15.13%(本科生数1923人),较往年略有上升,总就业率较去年同期约下降8个百分点。
问:请谈谈我校2009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往年相比呈现出什么新特点?
答:和往年相比,我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有以下特点:
1.部分专业就业情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明显,如保险专业,由于部分保险公司减少用人需求,影响到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以往我校该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今年该专业虽总体就业形势良好,但和往年同期比较就业率有所下降。
2.岗位人数需求有所降低。通过对我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和专场招聘会的统计分析,和往年相比,虽然来我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总数无明显变化,甚至略有增加,但各单位提供的岗位数均有所下降。
3.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更趋合理。通过就业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分析,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毕业生在追求高质量就业的同时,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更趋理性,不少毕业生希望从基层做起、从中小企业起步、到条件艰苦和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
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各种压力中就业压力首当其冲,学校在引导毕业生健康就业心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一是强化就业心理辅导。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学校加强了就业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的力度,构建了由班级辅导员、学院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学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四个层次组成的就业心理辅导网络,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方式,帮助毕业生客观、理性、辩证地看待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找准自我定位,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二是实行就业重点帮护。为切实保障毕业生心理健康,我校各学院专职就业人员会同各班级辅导员,深入毕业生当中,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好心理疏导,为毕业生排忧解惑。对于部分家庭困难、就业困难的“双困生”,尤其是对于那些存在就业心理困惑的毕业生实行了“结对子”式的重点帮护,通过心理辅导、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优先推荐就业等方式帮助毕业生缓解心理压力。
三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些中介组织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利用在校大学生或借助网络形式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允诺高薪、骗取学生报名费。同时,一些传销组织也日益隐蔽,采取不限制人身自由、不限制通话自由的方式,诱骗其加入传销组织,给就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鉴于此种情况,学校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专题心理讲座等方式,做好就业安全防范教育,严防学生陷进传销圈套、遭遇黑中介、误入皮包公司等。
问:最近,国家和我省都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以促进毕业生就业。请问我校是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毕业生就业政策的?
答:近期,国家和我省在条件优惠、岗位提供、就业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贯彻落实:
1.当好宣传员。学校做好毕业生的宣传发动工作,动员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认真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工作。
2.当好导航员。结合我校的专业特色,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创业的优惠政策,我校积极动员、支持针灸推拿、医疗美容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当好毕业生创业的导航员。目前,我校已有部分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在浙江创业,下一阶段,学校将加大创业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励更多有志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投身于实践。
3.做好联络员。利用国家和我省出台一系列就业促进政策的时机,学校主动出击,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调动千军万马”的精神,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分解目标、明确责任,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多方联络。
4.当好服务员。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的就业促进政策,学校在就业服务方面狠下功夫,一方面,切实提高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就业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就业促进政策的各项前期工作,全面筹划后续服务工作。
问:毕业生求职有哪些渠道,如何获取就业信息,我校在开拓新的就业市场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我校毕业生求职渠道主要有:每年年底举办的就业“双选会”、每年年初举办的“江西省医药类专场就业洽谈会”、学校不定期专场招聘会、校友推荐、学校教职工推荐、实习后留用、推荐毕业生参加人事部门举办的招聘会、校企合作直接录用、参加基层项目、事业单位招考、创业等。
我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主要有:1.学生招生就业网。2.宣传橱窗内的就业信息栏。3.在“双选会”前编印的毕业生信息指南。4.自助式的学生就业协会信息传递。5.其他信息渠道。如校友推荐的就业信息、人才市场就业信息、各就业指导部门就业信息等。
在开拓就业市场方面,继续贯彻“立足江西、面向基层、站稳两江、打开两北”的就业战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在稳定长期用人单位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招聘单位的数量和质量,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到浙江等地走访、邀请用人单位。今年,我校在以往每年年底举办一次大型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会”的基础上,主动向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申请承办了“江西省2009届医药类毕业生专场就业洽谈会”,通过和其他高校的合作,形成合力,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面,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针对我校毕业生求职的特点,学校招生就业处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除举办大型的供需洽谈会之外,还在2009年3—5月采取毕业生就业“招聘季”的方式,广泛邀请用人单位,针对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做好服务工作,举办经常性、小型的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就业架桥铺路。
问:请问我校毕业生就业的热点行业有哪些?具有什么样能力或综合素质的毕业生更容易受到单位或公司的欢迎?
答:我校为医药类专门院校,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毕业生就业的热点行业为医疗卫生机构、医药类企事业单位等。
通过我们连续多年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具备以下素质的毕业生更容易受单位欢迎:沟通能力强、积极主动意识强、有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诚实正直、勤奋踏实、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
问:请问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亮点有哪些,为保证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学校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答:首先是加强领导,靠前指挥。学校在就业工作上实行“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各学院成立了以学院党委书记为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校党委、行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分析形势、落实责任,要求全校教职工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非常决心”来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其次是发挥特色,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就目前我国的医疗现状而言,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急需大批医药类人才,而中医中药在基层尤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在开展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我校注重发挥中医药类院校的特色,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方式,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动态、获取就业信息,做学生了解外部就业环境的望远镜;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找准自身定位,成为学生深入认识自己的显微镜。学校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服务基层、服务社会,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长成才的校园新风尚。根据调查和座谈得知,我校目前有一大批医药类的毕业生有志于到基层和西部就业,正积极准备参加“三支一扶”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再次,创新模式,以专项培训促进就业。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学校努力探索就业新模式,开辟就业新途径。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学校依托培训学院,面向2009届毕业生开设了保健按摩师、足部按摩师、保健刮痧师、美容师、医药商品购销员、营养配餐员、中药调剂员等18个职业(工种)初、中、高级3个级别的技能培训项目,毕业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培训项目。通过这种专业基础学习加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强、就业口径宽的毕业生,学生在毕业时拥有多项技能、拥有多本证书,进一步扩大了就业适用面。
同时通过开拓创新,以校企合作助推就业。为适应社会需求,我校努力创新教育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带动就业。我校与江中集团建立了江中营销特训班,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使学生毕业后无需实习即能马上上岗,实现无缝对接。2008年,学校与中国人保健康江西分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公司通过为我校健康保险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教学与后期实习支持等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今年3月,我校又与禹新药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单位为在校生提供见习岗位,并在招聘时优先录用,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另外学校还非常注重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办学实践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敏锐地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比如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经济背景,在及时了解社会对本校专业岗位需求情况、就业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上,配合我校实施的“健康江中”工程,我校今年适度加大了保险(健康保险方向)、针灸推拿(康复方向)、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招生人数。
最后,通过强化指导,以个性化辅导保障就业。针对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择而不签、犹豫不决的求职心态,学校组织班级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全面认识自我、理性认识就业形势,切实把握就业机会。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就业座谈会发现,目前我校部分毕业生还不同程度存在面试技巧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竞争意识不足、沟通能力不够等情况。为此,自4月份开始,学校对所有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面试,通过老师个性化的指导、学生自助、逐个过关、评教结合、取长补短、典型示范式的模拟活动,一方面,帮助毕业生深入了解面试,提高面试技巧;另一方面,帮助毕业生深度挖掘潜能、充分展示自我,提高择业能力,进而保障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推进。
问:请您谈谈我校就业工作和其他高校相比有什么特色?
答:工作前移,以教育模式创新带动就业就是我校就业工作的突出特色。在就业工作中,我校既重视为即将毕业的学生牵线搭桥,联系用人单位,也注重厚积簿发,把视角延伸到学生的培养过程,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为学生的成功就业“铺好路”。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基本素质,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品德修养、优点特长。自2006年开始,我校开设了“双惟”实践班,培养学生具备“乐学、善学、勤学,乐思、善思、勤思”的学习态度和“诚信、宽容、奉献、敬业、自律、乐观”的做人品质,注重学生意志力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突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主动意识,强化学生战胜自我、追求卓越的求强、求精的精神,使每一位同学奠定成材的基础。通过坚韧的意志力、优秀的学习思维习惯、突出的为人处世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做到根茂实遂,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