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贯彻科学发展观 服务农村促和谐
菏泽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7月4日,我校举行了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这标志着我校2007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为主题,组织了10个服务团队,共20余名指导老师和近千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到农村基层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农村文化建设、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普法宣传 共建和谐法律系宣传服务队先后走访调查了孙楼村、高庄村、刘寨村共112户人家,共发放800余份普法宣传单。队员们深入各家各户,和当地居民亲切交谈,有针对性地向农民朋友宣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同时设立了法律知识定点咨询台,向前来咨询的农民朋友们耐心讲解。组织村民观看了《今日说法》系列篇,共播 放 碟 片 20片。在这个宣传调查过 程中,普法志愿者们注重通过进户 走访、发放彩页、现场咨询等方 式来增强农民朋友的法律意识,耐心指导农民朋友在必要的时候要拿 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采用播放录 像等 生动形 象的教育方式,切切实实地使农民朋友获得一些对自己的生活有价值的法律知识。在观看了《今日说法》系列报道后,村民们一致交口称赞:你们的这种法律宣传方式真是把法律送到我们心坎上了,我们像是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法律课。通过看录像,我们清楚了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程序和收集证据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一些基本的防范技巧,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可以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悲剧了。
  这一系列的普法活动,使乡亲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有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高兴地对志愿者同学说:“我从来不知道外出打工必须签合同,经过你们地认真讲解,我明白了。现在我就要打电话给我外出打工的儿子,要他注意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一定要常来哦!”
  活动感言:普法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让广大农民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是法律工作者的义务。
  走科普路,建新农村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走科普之路”三下乡服务队带着5万份宣传单和有关报纸,走进乡村,开展计算机科技普及服务活动。
  在曹县开展的“三下乡”服务活动中,队员们热心地为计算机用户讲解“怎样保护计算机的安全”、“维护计算机”、“对付计算机病毒的几种办法”等计算机日常使用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内容。详细说明了显示器、硬盘、鼠标、键盘及操作系统的维护方面的注意事项。同时还为很多计算机用户重装了操作系统、清理了系统,使许多瘫痪的计算机恢复正常运行,深受乡村计算机用户的好评。与此同时,服务队的队员们还组织计算机爱好者做了计算机科普知识讲座,讲解了许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不少电脑用户都称赞:“你们都是计算机专家,以前我只懂得用,现在明白如何去维护了,怎么对付病毒了!”
  活动感言:社会在发展,农村越来越富裕,教会农民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很有 必 要。同时,在活动中也检验了我 们自己的知识水平,磨练了意志。
  深入企业社区 了解农村经济经济系服务队为获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首先开展了对农民收入以及生活状况的调查、访谈,了解了农民的现状与发展需求,并试图通过对所 收集资料的有效整理来积极撰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投寄到政府部门的民情信箱来反映农村的真实状况,以求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措施的制定提供借鉴。 二是开展政策宣讲,使当地农民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农村发展政策,并指导农民改善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创收途径以及生活理念等。
  服务队还与鄄城龙盛制衣有限公司这一乡镇企业结成互促共进的帮扶对子。服务队员走进纺织车间,与纺织女工进行思想交流,向她们学习掌握部分编织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终于初步掌握了纺织技巧,学会了用机器编织毛衣技术,有些队员还 亲手设计了几份 图纸,当了一次服装设计 师,也亲身体验了纺织工人的辛苦。还有些队员穿上自己织的毛衣说:“穿着自己织的毛衣,感觉就是不一样!”
  队员们在体察工人生活、提升工作技能的同时,也看到了乡镇企业发展之路的艰辛。在与企业负责人座谈时,服务团队师生就该企业的品牌设计、市场开拓、营销渠道等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得到了该企业领导的充分肯定。
  活动感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财富,是收获,更是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义务支教献真情今年的支教团队与往年相比,在团队数量、支教人数、覆盖地区、涉及年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并就专业不同而对口帮扶,共派出服务队两支,分别前往牡丹区沙土镇初级中学和东明县焦园中心小学。
  前往沙土镇初级中学的服务团队是由教育科学系、外国语系、美术系联合组成的,教育科学系心理学教育与心理咨询专业的志愿者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团体与个人心理咨询、师生心理问题问答、心理游戏互动、发放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感恩教育、结对子等,引导学生劳逸结合,学会放松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外国语系的志愿者向学生教授了音标、单词、口语发音和英语歌曲等,加深了学生们对英语的认识,巩固了英语基础,增强了孩子们的求知欲与兴趣。美术系的志愿者带领学生开展了素描、书法、室外写生等活动,充分挖掘了孩子们的潜能,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
  志愿服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是志愿者们与那里的老师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志愿者们离开时,有的孩子还骑上自行车追赶,嘴里不停地喊着:“老师再见!”“你们可要再回来呀!”。
  初等教育系 “心连心”义务支教服务团奔赴东明黄河滩区焦园中心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他们深入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了解留守儿童情况,组织了326名一至五年级的小学生加入支教学习班。志愿者们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搞好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在第二课堂,他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趣味数学、手工制作、英语口语、文明礼仪和书法、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辅导,深受农村孩子的喜爱。他们还挤出时间美化环境,让温馨的语言遍布教室、办公室、黑板报乃至整个校园,整个学校焕然一新。
  短短的七天,志愿者使几百个留守儿童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善言语的敢说了,敢唱了,性格孤僻的变得活泼了,开朗了。志愿者们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和群众的高度评价,更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活动感言:农村的孩子一样渴望知识,他们同样可爱,同样有着天真烂漫的笑容,他们一样会成为祖国的脊梁。
  维修无线电 服务到家门物理系“三下乡”服务队一行二十人带着火热的激情来到一百里外的曹县农村,主要从事家电维修、支教、政策宣传、卫生保健等志愿服务。
  无线电维修一直都是物理系的特色活动。清晨一大早,村民们陆续送来了需要维修的电器,像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VCD等,一天下来,总计八十余件。为保证一次性将家电修好,服务团队抽调了大量队员参与进来,聘请专业老师给予指导,并当场解答村民的有关家电维修的许多疑难问题。无线电协会成员与指导老师紧密合作、认真工作,从上午九点一直工作到下午两点,广大村民对志愿者们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
  除了家电维修,志愿者们还为中老年人测量血压,传播卫生保健知识,最后参观了银香伟业集团的奶牛饲养场基地、牛奶生产加工车间。
  活动感言: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显示其价值的存在,而将知识服务于群众才是价值的升华!
  关注留守儿童 促进健康成长中文系阳光Smile服务队到定陶县东王店镇东王店小学开展了以“关注留守儿童,促进农村和谐”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留守儿童系列问卷调查、乡村文化体系建设、亲情系列电影展播、留守儿童生活DV展、“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
  志愿者主要就“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分析得知,留守儿童出现监护不能落实、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父母亲情淡薄、家务劳动繁重、老师关注太少、学习压力很大、心理压力太大等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志愿者们制定了相关对策,比如成立自立组织,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重新找回家的感觉,学校老师应该为这些孩子建立专门的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和生活状况,设立咨询机构,委派热心老师负责接待,师生互结对子等。
  活动感言: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不仅仅涉及教育问题,更多的涉及到社会问题,既需要学校、家庭的直接参与,更需要政府及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
  菏泽学院2007年“三下乡”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以及齐鲁晚报、牡丹晚报等各大媒体的积极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