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十年前,一个伟大的生命离开了我们。那瘦小的身躯上,覆盖着一面红旗,旗上绣着三个大字———“民族魂”!谁才能配得上这圣洁的称号?谁才具有这永恒的精神?只有您啊,“中国民族的脊梁”———鲁迅。从中学的课本里,我认识了您;从大学的讲堂上,我接近了您;从20卷的“全集”中,我理解了您!从“小康人家”的子弟,到文化革命的旗手,您遭遇过多少挫折,经历过多少艰辛?为找到救国救民的良药,从绍兴到南京,从中国到日本,您在苦苦地追寻。面对麻木的看客,愚弱的国民,重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您离开了“藤野先生”,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为了“打破铁屋子”,您发出了第一声“呐喊”,呼唤着叛逆的“狂人”。您把自己的文学创作,比作“深夜街头的地摊”,其实,这正是无产阶级的前沿战阵!从这里,您发出密集的匕首和投枪,取欧美之新说,横览欧亚,撷华夏之精英,纵观古今。那每一篇小说,每一篇杂文,每一次演讲,每一封书信,都凝聚着您的思考,体现着您的良苦用心。您“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从未庄到鲁镇,从阿Q到七斤,您时刻在关注着下层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您的同情中蕴含着悲愤;“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从柔石到殷夫,从萧红到萧军,您始终在培养着文艺新人,耳提面命,作序作跋,您的批评里满贮着关心。您经常“横站着”,既要对付正面的战火,又要警惕背后的烟云。您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了工作上,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休息,终于您累倒在病榻上,有人劝您到苏联去治疗,您说:“战斗正未有穷期,我岂能独自远行”!拖着病重的身体,您仍然在冲锋陷阵!为了祖国的未来,您“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尽管您身高不足1米60体重只有80斤。从您身上,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高瞻远瞩,什么是真正的博大精深,什么是真正的无私无畏,什么是真正的赤胆忠心!您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却比某些党员更忠于中国革命,更关爱着华夏黎民!您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宝贵的性格,永远昭示着后人!在我的办公桌上,安放着您的塑像———方正的前额,出的眉棱,浓黑的胡须,深沉的眼神,这就是您———文化的旗手,民族的精魂,永生的战士,不死的鲁迅!(作者为菏泽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