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大学生通讯社与中文系联手推出———纪念新诗90周年系列活动


  12月20日至24日,大学生通讯社与中文系联合举办了 “纪念新诗90周年系列活动”。
  首篇:《菏泽学院报·诗歌专刊》出炉12月20日,大学生通讯社特别策划了《菏泽学院报·诗歌专刊》(四开八版),向大家展示了诗坛的最新动态以及我校诗歌的创作情况,推出了精彩的专版 “菏泽学院诗歌群”、“我眼中的十位诗人”等,既是对我校诗歌发展状况的总结,也是对九十年来新诗发展的总结。本期专刊把我校诗歌创作与新诗的走向紧密结合起来,拓宽了广大诗歌爱好者的视野。点火篇:五把烈火为诗歌点燃我们邀请了中文系主任宋聚轩教授,北师大谭五昌教授,著名诗人、《诗歌月刊》编辑安琪,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诗刊》编辑杨志学和著名诗人、国家一级作家赵丽华先后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了“纪念新诗诞生90周年”专题讲座。
  第一把火:对中国新诗脉络的梳理22日晚上,宋聚轩教授循着新诗发展与革新的主线,沿着历史年代更迭的脚步,为我们讲解了新诗发展的历程。他以龚自珍为开篇,指出诗界革新之必然,然后又阐述了新诗产生的萌芽状态,五四运动中胡适、沈尹默等白话诗人的出现,使新诗在语言上取得重大进展,继而,郭沫若的《女神》将新诗的发展推到了顶峰。
  宋教授还指出象征诗派和新格律诗派的艺术特色,对处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30年代的诗人分别进行了介绍。纷繁复杂的新诗发展之路,在他那里得到了简明的概括,诗歌发展的脉络也在每一个听众心中得到显现。
  第二把火:对新诗发展困境的分析谭五昌博士作了 《新诗的当下困境及其超越的可能性》的报告,他指出娱乐文化、影视明星远远比诗歌界繁华,但诗人却是一个民族的财富。最后,他给出了评定诗歌的三个标准:一、诗歌对语言有其特定的要求;二、想象力的坚持;三、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对当下诗人写的所谓的诗歌他做出了严厉的批评,在这现代诗歌受到严重拷问的时代,谭先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给诗歌下了明确的定义。
  第三把火:中间代诗人及诗歌的创作历程安琪的《中国中间代与第三代诗歌创作发展历程》从宏观上对中间代诗人与第三代诗歌的创作历程进行了简单介绍。
  她说,86—88年,中国诗歌进入诗歌大观时期,也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第三代”诗人蓬勃兴起;9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成为主流,诗歌逐渐进入边缘时期;21世纪的网络时代的到来再次让新诗遭到冷遇。“七零后”一代诗歌创作颇有造诣,之后有滑坡之势。
  安琪还告诉同学们创作要写自己的东西,要是原创,要有个性,不能照抄别人的;其次,诗歌创作初期为了降低自己的写作难度,最好不要用大众词汇,而应找一些生冷的词汇进行描写;再次,要注意词汇组合,注意实词、虚词的搭配与遣词造句。第四把火:诗歌离我们有多远杨志学在《诗歌离我们有多远》的讲座中,首先分析了诗歌的内涵与传播途径,并引用什克洛夫斯基的“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到的那样,而不是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就是使对象陌生化”,阐述了“陌生化”与诗的创作和欣赏。最后就如何写诗给同学们提出了几点意见。
  第五把火:对当代诗坛恶搞事件的澄清赵丽华对她的诗的褒贬情况和自己具体处理以及对所遭非议严重的诗歌作了详细讲解,首先向听众们阐释了“赵丽华事件”的全过程,丽华老师选了一部分自己的代表诗作,通过对诗歌的讲解,来与大家一同探讨关于诗歌的创作理念与意象理解,让我们懂得那平凡中隐藏的深刻,发现朴实无华的背后的那一片广阔而又新奇的世界。她说,分行排列的就是诗,只是有好诗与坏诗的差别罢了。
  这无疑是个独巨匠心、具有深刻意义的回答。
  交流篇:诗歌座谈会的召开报告会后,赵丽华、安琪、杨志学与我校诗人、中文系部分老师一起召开座谈会。会议就诗歌的成诗标准,新诗与古诗的区分,诗界是否存在历史进化等诗界存在普遍争议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会谈气氛热烈,专家们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让学者们更深入地认识了当下诗歌的状况,明确了诗歌的进一步发展目标和方向,清楚地把握了诗歌的脉络,创造性地提出了将新诗定为新文体的建议。此次会议有利于诗人对诗歌的再突破和再创新,有利于诗歌继续深入民众,有利于诗歌重新走向辉煌。
  尾篇:新诗九十年晚会的举行24日晚,大学生通讯社承办的“新诗90周年暨圣诞元旦晚会”在体育馆报告厅成功举行,这既是欢庆平安夜的盛会,又是喜庆新诗90年的盛会,更是诗人赵丽华、安琪与观众们交流的盛会,至此本次活动圆满地落下帷幕。
  这次活动使我们对诗歌有了系统的理解,读到诗歌背后的广阔天地,深入地认识了当下诗歌的现状,明确了诗歌的进一步发展目标和方向,清楚地把握了诗歌的脉络,燃起了同学们心中的诗歌创作热情。 (王文娟郑小敏 毕汝杰 刘娟 李志祥 张璐 尹娟娟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