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关云长义释曹阿瞒新解
04级中文系张磊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纷争。孙刘联合,火烧赤壁,杀得曹军是丢盔弃甲,纷纷而逃。诸葛亮智算华容,曹操命悬一线,但他又故意让关羽把守此处,使得曹操得以保命北归。众所周知,曹操乃一蛟龙,世之枭雄,放走他无疑是纵虎归山,使龙入海,后患无穷。但智商这么高的孔明又为何这样做,他自个的解释是:“亮夜观乾象,曹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真是这样吗?非也!
  曹操乃世之人杰,刘备的主要对手之一。放走他无疑是在自己头上悬把剑,随时都有可能招来灭顶之灾。好不容易逮着个机会,又怎可能把他放走?孔明乃大智大慧之人,怎能不清楚曹操对刘备的威胁?又怎可能以天命定曹操?若说要顺从天命,诸葛亮北征之时,太史谯周出奏曰:“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星曜备明,未可图也。”乃顾孔明曰:“丞相深明天文,何顾强为?”孔明却以“天道变易不常,岂可拘执”“受先帝托孤之命,兴复汉室之任”等语驳之。那时,面对屡次北征而未果的孔明又为何不顺从天命?可见,把曹操归于天命乃是孔明的托词。况且,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就更不妥。孔明向来洁身自好,公私分明,处处以国事为重,岂因云长与曹操的个人恩怨而误国之大事?由此可见,放走曹操必另有隐情!
  综观曹孙刘三者实力,曹操最强,孙权次之,刘备最弱。经赤壁之战,虽然曹操的实力大减,但孙刘任何一方也不足以与其抗衡。假如华容道曹操被诛,则北方必乱,成为头号人物的孙权必然趁机挥师北上,问鼎中原。而当时的刘备寄居荆州,兵少将寡,缺粮少财,孙权拿下他亦不在话下;若曹操不死,则孙权仅凭一国之力难以与其抗衡,势必与刘备保持同盟关系,共同抵抗曹操。这样刘备便有了生存的空间,进而取西川之地,以成霸业。可见,操死,则刘必亡;留着曹操,可以震慑孙权,使其不敢轻易破坏与刘备的同盟关系。经过赤壁之战的打击,面对孙刘联盟,曹操亦不敢轻易南下。这样三国之间相互牵制,各为依附共存共亡。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抗日战争前期,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联共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负隅顽抗,张学良同共产党商议如何处置。当时很多人都希望处死这个背叛革命的大独裁者,而我党领导人从抗日大局出发,决定同蒋谈判,争取其共同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最终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同盟,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三国时期的曹操对于刘备来说亦不亚于蒋介石对于抗战的作用。孔明也正是看到了曹操存在的重要性。放走他,以牵制孙权,使刘备得以生存,这正是孔明的聪明之处,深谋远虑,顾全大局。玄德所说的“先生神算,世所罕及”大概亦指此处。再说了,假如关羽不念旧情,在华容道真的把曹操一刀砍了,则孔明的庐中三分岂不成为空谈,贻笑后人。为了一世英明,诸葛先生也得放曹操回家!
  此乃乱语胡言,莫要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