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出水莲(客家筝曲)





  作品独白:《出水莲》在客家筝曲中有其相当的影响,客家筝是我国六大筝曲中较为独特的一种流派。客家筝有着古老的中原文化音乐历史痕迹,据历史记载,早在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河南、湖北一带为了躲避元兵的掳掠而逃亡粤东和闽西。粤东即广东东部,包括潮山地区的潮洲、汕头、揭阳、汕尾,还有客家地区的梅洲、惠洲、河源等地;闽西所属的范围即今天福建西边的地区龙岩一带,在史书上称这一地区为客家。时下,客家的地域还远不至于此,它不仅包括广东的梅洲、河源、惠洲,还涵盖江西、四川、广西、台湾、湖南、海南、福建等地。客家是我国少数民族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典型的文化为圆寨建筑,除此之外还有围龙屋、走马楼,视角楼等,由于这些独具魅力的建筑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重庆的“吊角楼”一样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对象。由于客家文化的独特,反映在客家筝曲方面的文化信息也十分显然。客家筝在乐坛上又称 “广东汉东筝曲”,是我国最优秀的筝曲之一。客家筝长1.2米,面板的幅度较大,采用桐木制成,张 16弦,弦质为金属 (钢弦或铜弦),调音定弦为五声音阶,三个八度音域,多采用G调或F调,有时也采用D调或C调。客家筝的特点是重视乐曲的“板数”并且用此来分类,一般把六十八板的乐曲称“大调”,其音乐的特征是古朴优美、雅曲大方,如《出水莲》为其大调的代表作。比较小的曲子称 “小调”,而二、三十板至八、九调称为“串调”。客家筝曲的代表作除了 《出水莲》外还有《琵琶词》、《崖山哀》、《单点头乱插花》、《昭君怨》、《水上鸥盟》、《博古》、《小桃红》、《西厢词》、《散楚词》、《玉连环》、《杜宇魂》、《翡翠登潭》、《有缘千里》、《薰风曲》等。
  作品介绍:《出水莲》是客家传统保留曲目,客家筝曲又称“中州古曲”,定弦采用十六根钢丝弦的筝演奏,其特点是音色透明,音韵委婉。《出水莲》为D宫调式,兼以商调式,速度平稳,旋律清幽。该乐曲由罗九香传谱,何宝泉整理,整首乐曲结构简洁,旋律铺排合理,共72小节,乐曲起首演奏者右手以“连托”演奏的前倚音润饰曲调,同时以不同的触弦点来造成丰富的音色对比。中段旋律较为抒情,富有歌谣般的曲调展示出客家筝曲独特的风韵,仿佛在描写那清幽的山谷、层层的梯田、宁静的小溪。该乐曲还大量使用了滑音产生后倚音,韵味深长,自然大方,同时伴以重颤音偶尔点缀一下旋律,仿佛让人欣赏一幅色彩清淡、线条明快的自然山水画。《出水莲》整首乐曲气韵生动、节奏舒缓、造型奇特,使我们想起明代古琴家徐上瀛在《琴谱》中所说的一段古诗:“音得清与亮,即云妙矣;而未发其采,犹不足表其丰神也。”将音乐、韵律、神气融为一体,这正是我国古代音乐家所追寻的“神形皆备,气韵贯通”的美学境界。
  欣赏指津:欣赏客家筝曲首先得了解客家文化,这首乐曲音色古拙,意趣高雅,所描写的是“莲花”主题,刻意再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音乐采用宫调式,行进间突显b7音,同时注重4音的刻画,分析旋律、调式。《出水莲》的调式为D宫七声燕乐(音阶结构为 1、2、3、4、5、6、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