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泽史话
●鲁 丹
五、舜耕历山舜耕历山渔雷泽 做器制陶在河滨(下)即位十九年,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九疑山下,是为零陵,终年100岁。妻娥皇、妃女英千里寻夫不见,伤心流泪,泪洒潇湘竹丛,致使竹叶泪痕斑斑,世称“斑竹”。二女悲伤过度,死于湘江岸边,成为湘水之神,世称“湘灵”、“湘君”、“湘妃”、“湘夫人”,因此,“斑竹”又称“湘妃竹”。战国楚地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称为“湘君”、“湘夫人”。唐代诗人李白《游洞庭》诗曰:“落日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岑参《秋夕》诗云:"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已故毛泽东主席《答友人》七律诗”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写的湘妃。因湘妃是尧帝的女儿,故称为“帝子”。主席幻想二女寻到夫君,并与他一同住在九疑山;中国的今昔变化,使二女万分惊喜,飞向人间观看,斑竹“千滴泪”的中国,已变成“"红霞万朵”了。
尧舜时代称盛世,尧舜美名传千古。百姓为尧舜建庙树碑,历代不断。北魏著名文学家济阴冤句人温子升撰《舜庙碑》云:“虹气降灵,姚墟圣诞。”唐代诗圣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把尧舜时代称为理想的盛世。元代张须在历山庙参观,写下《舜祠记》;明·李先芳有《舜庙诗》:“历山高枕瓠河隅,遗庙千秋壮版图。……欲吊湘灵无处所,海天愁思隔苍梧。”李先芳,鄄城人,明嘉靖进士,故所在村庄命名为李进士堂村。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重修鄄城历山舜庙,为纪念这一义举,山东钱局特铸造“舜耕历山”纪念铜币。铜币圆形,中有方孔。正面为舜耕历山图案:烈日当空,舜头戴草帽,露腿赤脚,弓腰扶把,大象拉犁,栩栩如生,舜耕历山宛在眼前。铜币背面为铸造时间和单位。这枚铜币2002年被鄄城一位文物收藏爱好者发现,成了珍贵历史文物。解放前,菏泽城西北小岛上有“重华书院”,是专门为祭祀舜帝而建的,后来成为文化教育场所。重华书院始建于明代,前门匾额曰:“重华”,中有“文明楼”,祀“虞舜重华协帝”;楼前有堂曰“精一”,为讲堂;堂左右有夹舍,出入有重门;外有墙垣,有坊、有桥,周环活水,植以嘉木,风光宜人。
人们言必称尧舜,毛泽东“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被广泛用为春节对联。成语“尧天舜日”,称颂帝王圣德和太平盛世;“尧趋舜步”,称颂帝王举止和文明行为;“尧舜千钟”,极言其酒量之大。可见尧舜对后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