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打好2009年就业攻坚战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09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侧记





  4月22日,据武汉市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发布的《2008年度武汉地区大学生毕业就业率指数报告》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武汉市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67.53%,这是武汉市2000年发布就业报告以来高校就业率首次跌破70%,创九年来最低。4月27日,据我院招生与就业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院平均就业率为 56.75%,签约率为47.15%,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部分专业供不应求,企业已提前预定2010年毕业生名额。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院缘何能做到“风景这边独好”?
  快动作抢占就业市场2009年,我院共有高职毕业生2865人,比上年增加221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往年严峻,部分专业岗位需求量下降,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增大。面对严峻的就业现实,我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紧抓、实抓、细抓,力争打好2009年就业工作攻坚战。
  一是提前谋划就业工作、早跑就业市场。原定2009年春季召开的就业工作会提前4个月于2008年12月召开;各系部组成调研专班利用2008年寒假实地走访,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意向,通过调查摸底,主动掌握了47家企业用人计划,有效推动了各系毕业生实习与就业。二是学院坚持实行“一把手”工程。3月 22日周日,院党委书记柴野、院领导王树荣践行“一线工作法”,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一道深入走访武汉部分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并诚恳征询企业领导对我院汽车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训项目设计、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破解就业难题探寻工作路径。在2月26日召开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院长王进思再次强调2009年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将其作为惠及民生、破解难题、贯彻“交通改革攻坚年”方针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实。
  今年,学院进一步完善院、系、室三级就业工作管理体系,采取“跟进式”工作模式,对2009年就业工作情况实行“周报制”和“月报制”,各系部每日核实学生就业情况,每周统计就业率和签约率上报招就处,招就处每月向省招办统一汇总,使就业工作达到“日清月结”。
  为开发就业市场,学院将毕业生就业领域延伸到铁路建设、市政建设、消防管理单位;就业区域渗透到东北、西部市场。2008年道桥系选送近百名学生到京沪、哈大高速铁路参加顶岗实习。今年3月铁四院一次性签订20余名毕业生。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10月至今,学院共引进招聘单位367家,其中不乏中交二航局、中铁十一局、中铁二局、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铁四院等知名企业,累计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近4000个。今年3月仅中铁十一局就连续4次进校招聘,签订毕业生122人。机电系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毕业生已实现100%就业,用工单位还提前预定了20名2010年的学生,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多举措创新服务体系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各系部和职能部门根据实际及专业特点,创新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渠道,不惜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据最新通报的数据显示,管理工程系就业率和签约率分别为81.61%和72.87%,位居全院之冠。据悉,针对专业多、学生实习分散等特点,管理系将学院“2+1”教学模式中的“1”细化为“0.5+0.5”模式,即将原本一年的实习时间分解为毕业实习阶段和就业实习阶段,明确规定3月20日为转段期,未签订就业单位的学生和有意向招聘的企业也在此期间陆续进校,以化解企业来校招聘而学生分散在外实习无法参加招聘的矛盾。据了解,对于参加招聘或实习后还未签约就业的学生,管理系要求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系里专门安排招聘,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优、弱势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加强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并为其安排3次以上的招聘,确保学生找到适合的岗位。
  道桥系2009年毕业生共954人,其中女生288人,针对女生就业难问题,该系一方面积极走访企业寻求支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广泛动员,主动出击,千方百计收集岗位信息;另一方面组织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加强就业指导。3月31日,道桥系主任陈方晔教授亲自为女生开设“实习之路,你准备怎么走?”专题讲座,现场为女生解疑释惑。目前女生就业率已超过60%,按计划5月底就业率将突破90%。该系还将推出就业指导学习、定期就业问卷调查、主题班会推广、就业实训课程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就业工作,缓解毕业生人数最多的道桥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计算机工程系充分发挥“联想班”和“天缘班”的龙头辐射作用,将特色班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延伸到非特色班级,同时与用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开展有效沟通,定期回访,摸清企业用人意向,为学生就业铺路搭桥。
  目前我院共有13个“订单培养”和“冠名班”,2009年毕业生有459人,100%与合作企业达成就业意向。通过走访调查,“订单”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较早着手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明确,学校与企业合作紧密,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完全对接,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航运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我院港口与航运系通过开拓国内外航运市场、加强校企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就业,2008年11月29日邀请中国海运集团公司、厦门海隆对外劳务合作有限公司等13家航运企业来院招聘,签订毕业生138名。
  招就处、学工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也积极开展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加大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力度,优化专兼职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提高就业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倡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等,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对困难学生重点帮扶,开展个性化的“一对一”服务。学工处不仅提前一年完成就业服务工作还主动争取士官名额,协助毕业生优质就业。招就处与团委联合开展大学生成才论坛,先后邀请知名企业人讲解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等相关就业讲座10余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