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代人的手中都有过一手好牌,那就是他的青春。但并不是每一手好牌都能打出最大的价值。很多时候好牌砸在自己手上了,或者就干脆牺牲成就了别人。
读过刘小枫的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他说他们那一代人 “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理想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当80后登上这个光怪陆离的“大秀场”时,这个社会已完成了必要的清毒过程。80后不必再经历那种身心灵肉的拉锯战,可以轻装上阵,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现实主义的怀抱。
80后的我们怕什么?
我们怕没有个性。
在这个越来越拥挤,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渴望被注意,想要获得发展空间的人,都需要拥有鲜明的身份识别标志。其实这是一种生存策略。
不使自己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一个人可以没有德行,但不能没有个性。80后是个从小就被告知即使一无所有、一无所长也要自信的群体,没有自信也要装出自信。我的地盘我做主,我选择我喜欢。
我们怕用力过猛。
即使面对现实的丑陋,我们也尽量做到不像前辈在20来岁时那样做愤青。宁愿做一个略带几分玩世不恭的雅皮或嬉皮,这样可以不使自己被愤怒灼烧,又不至于落得个没有风度的下场。对于现实中的冲突,我们一般会采取侧背甚至背对的姿态。
我们怕来自长辈的唠叨,怕被逼着进入忆苦思甜的固定程序,但又怕一个人郁闷,无兄弟姐妹的孤寂,快节奏的生活高压,激烈的环境竞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可怕。我们怕丧失兴奋度,也许体能还未衰竭就已经失去了很多兴趣,我们怕自己变的太土,我们怕没有前途,我们怕吃太多的苦。
那80后爱什么?其实我们所爱的就是我们所怕的事物的反面,我们爱充满谐趣的叙事,我们爱个性张扬的生态,我们爱充满娱乐精神的搞笑和调侃……..
我们爱自己,爱用拇指,爱戴着耳机摇头晃脑。我忽然开始怀疑起来,80后的我也有这样的怕与爱吗?作为一群最能感应时代症候的年轻人,我们的生命冲动即使相隔千里也都是相似的,我们有着同样的欲望,同样的梦想,然而呈现着具体形态的怕与爱,却因所附的土壤和空气,因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别有风貌。
倘若要追究 80后的特异之处,可以套用劳伦斯夫人的一句话———不是我而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