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应对校园“考证热”
编者按: 面对持续升温的“考证热”,你有何打算?是在“考”与“不考”之间犹豫徘徊,还是为考哪个证而左右为难?或者存在很多的顾虑不准备去考?全面了解身边人特别是“过来人”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也许能为你的选择提供借鉴。
自从部分行业实行职业证书准入制度以来,报考各类证书(以下简称考证)就成了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而且,参加考证的队伍还有逐年壮大的趋势。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份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笔试,仅我校一个考点就有3000多考生,创历史新高。
为全面了解我校同学在考证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引导大家明确考证目的,理性考证,大学生记者团最近在校园里做了一次关于考证的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涵盖了我校大部分学院,涉及理、工、经、管等各大学科门类的专业,主要面向2009届毕业生。
为什么考?“兴趣”、“实用”是首选
调查显示,最受我校学生热捧的证书是会计类,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其次是普通话等级证、驾照,再次是导游证和教师资格证。
为进一步弄清楚同学们考证的动机,问卷设计了“促使你考证的因素是什么?”这一个问题。被调查的已考证同学选择“个人兴趣”的比例是36.3%,选择“找工作需要(用人单位要求)”的比例为29%。另外,“受同学影响考证”的同学也不少,所占比例为18.1%,因为“老师建议”而考证的占10.6%,还有4%的同学是出于“其他原因”,而受“广告宣传影响”去考证的仅占2%。
从以上数据来看,目前,我校学生考证的动机还是比较明确的。记者在校园随机采访时,大多数同学也都表示自己是根据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去考证的。
物流学院2005级森林工程专业的王同学认为“应该考个自己感兴趣的证书,等到用的时候就不用忙着考了”。
而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的黄同学目标更为明确,她正打算考秘书三级,“我是学行政管理的,听已经毕业了的学长们说,他们参加工作后都要用到秘书证,考这个证对自己将来找工作肯定有帮助,所以我打算早点考。”
有的同学考证虽然是源于自己的兴趣,但还是显得有点盲目。外国语学院2007级日语专业一位女生大一时就考过了J.TEST,即“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但她还计划考秘书证、物流师证等好几个热门证书。她说:“我感兴趣的东西很多,而且,多一个证书就多一个竞争的砝码,将来这些证书肯定会有用的。我的原则就是趁年轻,多考证,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多投入一点也没关系。”
调查还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考证完全是跟风。采访时,有的同学就无奈地说:“我看身边的很多同学都考过一两个证书了,自己不考觉得心里不踏实。”
考还是不考?“证书的含金量”是关键
记者发现,虽然校园里已经掀起了“考证热”,但仍有许多同学在“考”与“不考”之间徘徊。被问及“对于考证你的顾虑是什么”时,害怕“证书含金量不高”的达53.2%,担心“考不过而白白浪费时间精力”的占12.8%,另有14.9%的同学存有“其他”方面的顾虑,真正因“培训费用太高”而被迫放弃的仅占11.7%。
目前,大多数同学考一个证的花费为500到1000元不等,还有部分证书仅需300元左右,也有高达2000元以上的。从调查结果来看,费用并未成为左右同学们决定的关键。大多数同学最关心的还是所考证书的含金量,这也折射出“考证热”背后存在的隐忧。采访中我们发现,他们的担心的确不无道理。
在四月份学校举行的大型招聘会上,记者通过采访用人单位了解到,除了会计事务所、旅行社、学校、新闻媒体等单位需要持证上岗外,大部分招聘单位并未要求毕业生持有相关证书。
一位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选择人才时主要还是倾向于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他说:“证书可以是敲门砖,但不会完全迷信证书,我们担心签到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人,毕竟‘会考试’和‘会做事’有很大区别。”
由此看来,同学们考证时必须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考证之前应该先充分了解相关证书的用途。按用人单位的观点,考与所学专业相关或与自身特长相适应的证书才更有用处。
专家、“过来人”建议:“三思而后考”
近年来不断升温的大学生“考证热”也引起了不少专家和老师的关注。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我校物流学院副院长庞燕博士曾连续多年从事物流师证考前辅导,她对同学们“该怎样考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她认为在各行业逐步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考证是大势所趋,证书在很多时候可能就是就业凭证。同学们通过考证不仅能够证实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扩展知识面。但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证书,她建议大家多向有关专家咨询,了解发证单位在行业中的权威性。
在调查问卷中,很多大四的学长不约而同地对准备考证的同学提出了“不要冲动!”“想清楚再考!”“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之类的建议。
作为“过来人”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彭同学这样感叹:“考一些和专业不相关的证书根本没必要,我大三时跟风考了导游证,现在都压在箱底了。”她还告诉记者,她已经找好工作,应聘时单位并没要求必须考什么证书。当记者追问:“假如工作以后单位需要你有某个证书怎么办”时,她轻松地笑笑说:“很简单,那就去考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