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青岛大学教学名师
刘大维
简历
刘大维,男,1957年3月生,中共党员,汉族,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主任,车辆与交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龄24年,主讲课程:《汽车工程概论》《车辆系统动力学》《智能车辆》等。
1982年1月吉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7年12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1998年任教授。山东省精品课程《汽车工程概论》负责人,车辆工程学科带头人,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导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地面-机器系统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车辆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青岛市汽车协会理事、山东省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技术创新特聘专家。
先后获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首届百名优秀引进科技人才、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大学优秀教师、青岛大学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
1982年1月起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工程概论、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主持承担校级多项教学研究项目。主持完成的“基于校园网的《汽车工程概论》教学系统”,2004年获青岛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的“基于校园网的《汽车工程概论》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2005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的《汽车工程概论》教材2006年获青岛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是山东省精品课程《汽车工程概论》负责人。
主要从事地面-车辆系统与控制技术研究。承担和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岛市科委项目、山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及其它横向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90余篇,有13篇被EI收录、1篇被SCI收录。
名师心得
爱心、友善的态度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教育的真正动力。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用“友善的态度”去善待每一位学生。
公正与平等是教育的内核,我们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有教无类。
要注重分析学生群体特点,针对生源质量不同、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千差万别、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各不相同的现状,做到“教亦多术”、因人而宜、因材施教。
要注重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开发学生潜在能力。
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授予其立足社会和后续发展的必要技能。所以我们教师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随时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
要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的培养,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如果教师能抱着负责的态度教书育人,必将会带来“成才”与“成人”的双赢结果。
名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珍惜四年的时光,利用一切可用时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克服困难,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方式与心态看待和处理问题。珍惜自己的身体,不断加强体育锻炼。人贵高志,学贵有恒;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学是你们勤学、多思、苦练、拼搏、成才的演武场,这里绝不是养尊处优、潇洒享受的港湾。
永远不要停下奋进的脚步,要继续保持自强不息、刻苦钻研、勤学好问、谦逊自信的高贵品质。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正义、有修养、有知识、有技能、有文化,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
名师名言
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的德与能,反映出教师的师德与师能。
父母应善待孩子,教师应善待学生。
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科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攀登,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机会、机遇无处不在,但要想把握住,必须做好准备。
孟天运
简历
孟天运,男,1955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思想史委员会副秘书长。教龄25年,主讲课程:《社会学概论》《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等。
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博士。1987年7月到青岛大学工作,自1995年起先后任社会学系副主任、主任。2002年晋升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
曾出版《先秦儒道法社会思想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主编两部,参编各种学术著作11种,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发表于各种核心期刊、《光明日报》,或被学术年鉴、通讯、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登。2007年承办中国社会学学会社会思想史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所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形成60万字专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列入中国社科的精典“社科成果文库”出版计划。承担了教育部项目《轴心时代东西方社会思想比较研究》、山东省社科项目《青岛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研究》、省软科学项目等多项课题。参与陆学艺先生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中国社会思想通史》、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乡村生活中的基督教与本土多种信仰之关系研究》,以上成果获省级、部级、省教育厅和青岛市奖励多项。
在教学方面,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承担和完成多项教学科研成果,主讲的《社会学概论》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
名师心得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做人。育德重于育才。
要教育学生做高尚的人,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有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对人类的责任感,能够慷慨奉献和勇于付出。
要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尊重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社会成员甚至爱动物爱环境,能够换位思考和宽以待人。连对自己也要有爱心,要善待生命,心胸开阔,爱能使人坚强。
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正义感,有原则有立场,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敢于担当。西方许多名牌大学的校长们都认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绅士,我国古代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君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大学生是社会道德标杆,这种理念现在并不过时。
教师的作用不光在课堂上,也要贯穿在生活中。要做生活中的楷模和导师,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方法比简单地传承知识更重要。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把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组织、引导、启发,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选择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要教会新生摆脱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自主、探究、协作、批判性地、多手段地学习。
学生的能力和成绩不应该仅仅以一次期末考试来评价,要从多方面考量。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应该是目光狭隘、高分低能的人,而是有高尚的道德、有社会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
每一个学生都可爱,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付出和获得的尊敬成正比。
名师名言
如果你看到讲台下都是鲜花,台下就会把你看作太阳;如果你看到的都是垃圾,在他们眼中你就是笨蛋!
每个教师都应该经常扪心自问:你对得起眼前这些崇敬的目光吗?
不能光教专业知识,重要的是思想!
如果对学生的请教觉得厌烦,那意味着自己不适合当老师!
名师寄语
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既要自信,又要有自知之明。
爱能使人坚强,爱能使人伟大,要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爱生命!
每个人都不光属于自己,我们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都负有责任!
不要怨天尤人,要多反思自己的作为。
好高骛远不是坏事,关键要有可行的计划和不懈的努力!
尊重他人,也被人尊重;蔑视别人的人,往往正暴露了自己的浅薄!
人要有远见,要有境界,不要为一时的成功而忘形,也不要为一时的挫折而颓废!
苗志敏
简历
苗志敏,男,1952年1月生,中共党员,汉族,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校长助理,青岛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龄36年,主讲课程:卫生事业管理学》、《高级医院管理学》、《内科学》等。
自1971年7月至1973年7月在淄博市临淄区辛店公社作通讯员,后被选派到青岛医学院临床医疗系读书,1976年毕业后留校在内科教研室任教,先后任助理讲师、讲师,1984年8月至上海医科大学全国内分泌代谢病进修班学习1年,1988年调至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任主治医师。1988年8月担任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1998年3月开始担任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1月开始任中国海洋大学药物学博士生导师,并于该年从中欧国际商学院管理硕士专业毕业。2005年至今,担任青岛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并从2006年起,担任青岛大学校长助理。2007年被聘为青岛大学临床医学特聘教授。1998年5月和2002年5月两度赴新加坡管理大学学习现代医院管理。目前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山东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糖尿病青岛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卫生部医院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省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省健康促进会副会长、青岛市医院管理学会会长,《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国医院》常务编委,《中国卫生人才》、《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齐鲁医学杂志》等数家杂志的编委。
名师心得
1.要志存高远,规划人生。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自己制定人生的理想。要认真地认识自己,审视周围的环境,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要做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2.“正正气气做人,公公正正办事,一心一意做学问”。
人的一生要学会为学,不仅仅是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要注重品德修养的提升,为学、为人、为事的过程都是一种实践和提高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要以身作则,正正气气做人,公公正正办事,一心一意做学问,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不但博学,更善于教学、善于引导学生,并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力求以“学高身正”的示范,达到“传道授业”的境界。
3.要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有知识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作为医学专业人员,“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是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医学研究是严谨的,又是枯燥乏味的,每一项学习和研究,都容不得半点浮躁。同时,医学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是迅速的,要求我们不断进取,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同时,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勇于创新。
名师寄语
在攀登医学高峰的道路上,志存高远,只争朝夕,不用扬鞭自奋蹄;在守护生命健康的岗位上,牢记使命,看淡名利,甘为人民卫生事业的一颗螺丝钉。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刻,不畏艰险,不计得失,勇做挺身而出的白衣战士。
名师名言
人民的健康事业是神圣的,勇为这项事业献身的人是伟大的,我愿作其中的一块铺路石,为祖国的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党和人民哺育了我,我愿倾尽所学,奉献出自己的每一分光和热,服务人民,报效国家。
王 斌
简历
王斌,男,汉族,1962年3月生,民盟盟员,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院副院长兼基础学院院长。教龄22年,主讲课程:《医学微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进展》等。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病原生物学重点学科负责人,青岛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教育部实验教学创新实验区项目负责人,青岛大学基础医学创新实验教学团队带头人,青岛大学病原生物学博士学科和基础医学一级硕士学科负责人。
1984年毕业山西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微生物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免疫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在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BMC微生物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荷西(SanJose)分校做访问学者。此外,还先后赴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国进行短期学术访问交流。
多年来,王斌教授工作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为大学本科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和主讲多门课程。作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主持了国家“九五”攻关、科技部“973”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近30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曾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委第四批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山东省卫生系统首届1020人才工程,首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教育部首批骨干教师资助对象,青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名师心得教师是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职业。从古圣贤孔子起,教师就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两千年后的今天,教师应首先继承中国历史上优秀的传承,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融知识与道德修养于一体,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不仅要用语言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感化学生,塑造学生的心灵,把无形的道德修养,通过有形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来,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历史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领域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的职业职责和职业素质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国际竞争的优势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只有造就既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人文修养;既了解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既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又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对教师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目前的社会环境的多元化,社会上一些喧嚣一时的各种“下海热”或学术腐败的现象都在侵蚀着高校的象牙塔。如何能够战胜外界的各种诱惑,耐住寂寞,真正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厉心治学,是现代高校教师面临的严峻考验。
因此,我们只有自强不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完善自我,才能应对新时期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各种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才能肩负起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名师寄语
当代大学生们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求,怀揣着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勇气,豪情壮志地迈入大学的校门。在这人生最为宝贵的时间里,你们要珍惜青春,只争朝夕,深入踏实地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好专业基础;广泛摄取人文知识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多种通识,这些是提升自身思想与行为的精神食粮;积极从事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这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独立思维的能力。高校给予你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赋予你们获得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学们,祝你们展翅高翔,实现自身价值,成为祖国栋梁之才的道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名师名言
“策略决定方向,细节决定成败;敬业决定卓越,信念决定人生”。学生时期是充满朝气的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机遇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对于学生来说,不断的学习就是准备抓住机遇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吧,只有树立终生学习理想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赵 凯
简历
赵凯,男,1960年2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大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全国教学委员会数学分委员会委员。教龄24年,主讲课程:《高等数学》《数学分析》《广义函数》等。
1982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7月至1987年8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任数学教师,1990年7月获曲阜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7月获汕头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至今在青岛大学工作,从事数学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0年晋升教授。
近年来指导的全日制研究生已毕业五届10名,在职研究生4名,目前在读研究生10名;年平均教学课时超过600学时。多次获得教学奖励,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项(排名第一),是山东省精品课程“高等数学”课程的负责人,主持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承担“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数学类子课题项目,主编教材和辅导教材各一部。已发表科研论文近40篇,其中已被SCI收录4篇,EI收录2篇,核心期刊近30篇;承担或参入完成科研项目6项,主编出版著作一部;独立获得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奖2项,获青岛市及青岛大学科研奖6项。
名师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思想上要求进步,业务上不断进取。坚持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注意教书育人,敬业奉献,有很强的事业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名师要以他的学术造诣、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名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学习的楷模、树立自信的支柱。名师要治学严谨、在教学和科研上有独到见解,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能将最新的学术成果融入到课堂;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让学生在思维方法上得到启迪,从而激发创新力和想像能力。对学生要有真诚的教学态度,要给予真正的科学知识。
教与学,师与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两者从来都是相互的。教学能力是我们必须的,使学生愿意学、自主学、愉快地学是我们的目标。教学是树人,只注意知识的灌输,不注重素质培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培养,是不合格的教师。要转变以传承知识为中心的旧教育理念,树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新教育理念;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其潜能的新教育理念。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各方面健康发展的、有潜能的学生是我们的目的。
名师寄语
学生应把社会的需求、自己的理想和职业的设计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爱国家,对社会负责,会独立思考的人;在科学上应是一个不相信显而易见事情的人;对未来有明晰想法的人;有胆量和想象力,能正视自己的创造潜能的人。要积极进取,勇于实践,努力实现全面发展;要博学深思,刻苦钻研,做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智慧是命运的征服者;坚持原则,相信社会;只有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不断“充电”的人,才有可能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名师名言
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
师爱会让人产生一种神圣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断地促使着我们去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给人一滴水,自己最好是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