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科学发展学子关注什么?通讯员 李天亮

    一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发了全校师生对“科学发展”更为全面、深入的思考。那么,大学生最关注什么?在4月23日举办的“我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学生论坛上,教育教学改革、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工作等方面成为33名学生代表热议的焦点。
    学科、学者、学术、学风等成为中心话题。水利水电学院2006级本科生胡挺认为,部分工科学生学习热情低,过分追逐奖学金加分,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仍有发生;部分教师讲课不够生动,对讲课投入精力不足。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周楠认为,硕士研究生用于上课、找工作的时间较长,科研时间不足。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07级本科生徐广淼认为,外教质量有待提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提升。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级博士生盖鹏认为,学校应加大对博士生的资助力度,为博士生科研创造更好的平台和环境。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07级博士生张智认为,学校需要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同时更需要在软件平台上加大力度,改善学习和研究条件。
    关于后勤服务,测绘学院2005级本科生张怀相认为,食堂饭菜质量有待提高,应引入竞争机制。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本科生夏凌捷就澡堂数量、校内巴士、校医院服务质量等提出建议。
    毕业生出路问题也备受学生关注。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韩巍认为,学院的学科实力、学术水平、学者影响力等,直接影响着学生就业的质量。经济与管理学院2006级本科生刘金晶认为,应加强人生规划辅导与职业导航,让学生有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医学部2008级硕士研究生张本坚认为,校园文化需要在内涵、特色和创新上下功夫。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06级本科生朱立伟认为,现在“第二课堂”内容丰富,但过于宽泛,很容易影响学生尤其是工科学生的正常学习。电气工程学院2006级本科生周博文认为,校园里不少地方张贴了四六级代考、论文代写代发的海报,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环境和形象。
    着眼于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博士生王焕楠建议,学校应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引进顶尖级学术人才,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建设“两型”社会结合起来;节约资源,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在图书馆、教室、宿舍、澡堂建设方面加大力度。部分学生建议,学校发展应兼顾校区之间、学院之间、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平衡和协调,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以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