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以天下为己任
木叶


  90年的时光流转,90年的花开花落,90年的雨雪风霜……光阴过往,繁华尽落。似乎一切都经不起时间流逝的冲刷,就连9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震撼中华大地的爱国运动,也早已是风烟俱净。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薪火相传,如今镌刻着科学和民主的五四精神大旗依然在时代猎猎的雄风中高扬,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们当代青年身上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上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穆旦的诗歌,他的一些经典篇目我现在还能背诵。写这篇文章时,我想起《赞美》里的句子:“……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上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众所周知,那个时候的中华民族想要站起来谈何容易!“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是五四运动第一次奏响了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强音,无数已经觉醒的仁人志士团结起来,聚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要求“内惩国贼、外争国权”,不做“亡国奴”。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们前仆后继、一往无前。于是,有了田间那首著名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短短35个字,将当时人民的心声说得明明白白———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如果大家还读毛泽东的著作,就可以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最后一节《国际援助》里读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对五四精神乃至中华民族精神最强有力的注解。
  说到毛泽东,就不能不提及他老人家当年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说的最令中华儿女鼓舞人心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最近,温家宝也讲了一段与之遥相呼应的话,他说: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就没有青年的前途。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的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民族和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归根到底,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
  历览前贤国与家,无论是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共同之处都在于,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对这句话我现在的理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对国家和民族要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还要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为。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遮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在鲜花盛开的五月,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就不能逾越“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得到,主力大部分是“80”后的年青人,是他们用青春和信念撑起了民族的脊梁。经过那次洗礼,我们明白了“再巨大的灾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可以承受;再微小的力量,乘以13亿,就会变得无比强大。”
  所以,不要过多地抱怨别人怎么样,不要过多地抱怨环境怎么样。要知道,重要的是自己做得怎么样。有了问题便去解决问题,有了困难便去克服困难,如果我们年青人坚持理想、矢志不渝,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下没有我们做不了的事情。
  宋朝大儒张载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世易时移,年青的朋友们,生活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年代,回望9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震撼中华大地的爱国运动,你又有什么理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