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倾心唱响就业指导歌———记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05级2班班主任老师高桂申
唐 芳 杨 昕



曲越/摄



  高桂申老师是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05级2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级共22名同学,目前已有14人实现就业,签约率为63.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班上的6名女同学全都找到了就业单位。
  3月初,在我校召开的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高桂申老师介绍了她在指导学生就业方面的体会,引起了热烈反响。
学生就业是大事 指导从大一开始
“班主任要有全程就业指导的理念,将就业指导贯穿学生整个本科学习过程中”,高老师说:“新生一入校,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就业形势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大二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通过实习、兼职等提高综合能力;到了大三,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明确毕业去向;大四呢,重点工作是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做就业形象等方面的指导……”
  班长马金玉说:“还是大一的时候,高老师就经常向我们传递一些关于实习、实践、科研项目等方面的信息,到了大四就全是就业信息了,而且非常及时。她还常到宿舍和我们聊就业意向,发现哪个同学有不切实际的想法,高老师总会耐心引导我们”。
  张坤悦是班上的就业联系委员。到了大四,他每周都要细致地向班主任反映同学们就业的进展情况。他说,高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学生就业是大事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做细”。
  毕业班优秀班主任要同时兼任一年级班主任,按照工学院的这一要求,担任机制052班的班主任的同时,高老师还是机制081班的班主任。她觉得这对大一学生开展就业指导非常有利,常在班会上介绍所带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情况,甚至带着他们去参加毕业班的双选会。高桂申认为,让大一的学生早一些感受到找工作的氛围和压力,对于他们各方面的成长都有好处,“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开始和我探讨如何在短时间里给用人单位留下较深的印象、考研会不会耽误求职等问题了”。
  摸底学生就业意向 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高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叠厚厚的资料,这是班里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就业意向、具体成绩等信息。进入大四后,她先后对学生进行了4次就业意向摸底,她还用绿、蓝、橙、红4种颜色按 “已实现就业”“即将达成就业意向”“就业略有困难,需要就业指导”“就业困难”等进行了分级,并针对存在问题分别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有一个同学在就业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既不制作个人简历,也不去参加招聘会,整天就窝在宿舍里。高老师发现后一次次和他谈心,鼓励他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认识和面对就业问题。
  看到他有所转变,又鼓励他要勇敢地走出去,“找工作本身也是一个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过程”。高老师欣慰地说:“这个同学很有进步,已经不在宿舍里窝着了,而且主动查找就业信息,昨天还打电话告诉我参加了一个招聘会的情况,让我帮着拿拿主意呢。”
鼓励学生兼职实习 为就业增添“筹码”
  高老师说:“学生要顺利就业,光有老师的指导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具备就业的实力。”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不错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呢?高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大学期间寻找机会做一些兼职和勤工俭学,“平时多参加一些活动,多培养一些能力和多积累一些经验,为毕业就业应聘时增加筹码”。
  符夏颖同学来自海南,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性格特别内向。“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必须有意地去引导和锻炼才行”,高老师找她谈心,给她讲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等。谈话中高老师发现她还是一个非常单纯、善良和要强的孩子,于是就鼓励她担任班里的生活委员等职务,以此来锻炼她。同时高桂申还推荐她做了一份勤工俭学,岗位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高老师说:“这孩子干事挺认真的,一有空,我们就聊一聊,慢慢地我发现她自信开朗了许多。由于负责班里工作,她和同学的接触也多了起来,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最让高老师高兴的是,前不久,符夏颖拿到了一家单位的录用通知书。
  田潇雨同学由于2008年荣获第五届首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特等奖、第六届“挑战杯”银奖被保送研究生。高老师抓住这样一个优秀的典型,通过班会和谈话激励她所担任的一年级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王湾和潘尹两名同学参与科研项目的激情特别高涨,高老师不失时机地把他们引荐给学院科技创新实验中心。“前几天我到学生宿舍看看,发现他们俩的床位的墙上都贴着‘科技创新’几个大字,他们还给我发短信说要带动起全班同学呢!”高老师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