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大学生考证:选择就业砝码当理性





  大学 生 考证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考证俨然成了大学生的 “必修课”,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国家二级证、注册会计师证、司法考试证、导游证、普通话证……这些熟悉的证书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视为求职就业的“敲门砖”。
  而在不少用人单位眼里,这些名目繁多的证书也是应聘者必须迈过的第一道“门槛”。如此以来,考证热愈演愈烈,每年总有大批学生缺乏对考证的基本认识就投入到考证的洪流中,或是主观臆断乱考一气,耗时耗财;或是目的明确,不拿证书誓不罢休。本期“就业·创业”栏目聚焦校园考证热背后的冷思考:考证究竟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有多大帮助?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考证?
  考与不考:慎选择 不盲从经过对校内100名考证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可以看出:我校“考证大军”中出于对自身就业 、从 业考虑或基 于 个人兴趣的不 超 过 六成,而多达四成的学生频繁参加考证,则是出于对身边同学考证行为的盲从心理。对此,学工部部长李庚认为,大学生为提高能力考证是好事,但这并不是提倡什么证都去考,用所有的时间去考证。
  “对于求职而言,证书的作用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一锤定音。”李庚说。尽管证书在求职时的作用要比工作后的作用大,但无法起到绝对作用。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得到面试的机会;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也会优先考虑持有证书的求职者,但这并不能为求职者带来提高薪水等更好的待遇。李老师同时也指出,各个专业要求虽不尽相同,但英语四六级在大学学习中仍然占有基础地位,其证书同样具有普遍价值,大学生不可不考。据她介绍,在北京要成为一名公务员,至少要有英语四级水平,这样才能落户北京,有些岗位甚至要求六级。
  2007级新闻系学生刘芳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后,又开始准备剑桥商务英语中级的考试。她说,“这是督促自己学英语的一种方法”。而像托福、雅思、GRE之类的考试,李老师认为,如果能力比较好,即使不打算出国,也可以去尝试。因为一些知名外企对这类成绩也很关注,而商务英语证书也可以增加在外资企业或与对外联系密切的私企求职的砝码。外语学习很重要,但是每个人针对不同职业都有不同考虑,如果自己判断未来职业与英语没什么关系,也不一定非考不可。
  在考与不考这个问题上,应该理性对待,既不要一味拒绝,也不能盲目跟风,而是立足自身,慎重选择。在选择报考资格证书时要与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定向相结合,如果不考虑学的专业,只是一味考取所谓的“热门”证书,只会自食盲目考证的苦果。
  考什么:对口专业 瞄准就业从2008年开始,国家司法考试允许在校生报名参加,我校法律系2005级一部分学生参加了2008年9月份的考试,并有十几人通过。对此,法律系教师王新说,这一通过率还是不错的。谈到法律系学生考证,王新认为,应该仔细考虑将来想从事的具体工作。他把法学工作分成了两个大的方向,一是实务,二是研究。实务方面,一类是必须具备职业资格的职业,包括法官、律师、检察官和公证员。从事这些职业必须通过司法考试。另一类是不从事审判起诉的职业。比如检察院或法院系统里进行政策研究、行政研究以及书记员。这类职业对司法资格不作要求,研究方面同样不要求通过司法考试。对另一些通过法硕之路进入法学的学生来说,“更应该通过司法考试”,因为法律硕士是要从事法律实务工作而非理论研究的。对于想要担任公司法律顾问的同学,只需参加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王新说,这两年司法考试越来越灵活,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个人看法也在缩减,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更多,建议准备应考的学生一定要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备考时有所侧重。
  中文系副主任王华推荐该系学生必考的有三大证书: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和英语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是必备的技能,英语考试最好是通过四级后再考六级证书,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普通话等级考试也同等重要,王华认为,学中文的学生理应在文字和语言方面有所长,最好能够达到二级甲等,这个证书对于想要从事教师行业的同学来讲是必备的。群体追捧较少的秘书证,并不在王华老师广泛推荐之列,此证书相当于秘书行业从业资格证,对秘书行业有意愿的同学可以尝试考取初级证书。
  “会计证对于财管专业的学生来讲属于基本证书”,经济系副主任谭祖宜介绍,“因为考题相对简单,只要复习书本和相对应的辅导材料,通过考试就应该没有问题,因此,为了不浪费更多的精力,大四是最合适的考证时间。”相对于会计证,注册会计师难度较大,考中的几率不高。财管专业2006级一位致力于考该证的同学总结说,“考注册会计师的难度不亚于考研”。
  针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谭老师建议可以报考一下报关员证和外销员证。报关员是经海关注册、代表所属企业(单位)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海关事务的专业人士。外销员是外贸企业中的业务员,他们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磋商谈判、签约等工作,有的还要牵涉到运输、保险、报关、报验等业务。因此,外销员不仅外语要好,更要懂国际惯例、法律、金融,熟悉整个国际贸易全流程业务的操作,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和禁忌等等。这两个证书与专业十分对口,可以为将来就业添加很大砝码。有意向考外销员的同学最好早做准备,将基本功练扎实。
  外语系教师杨迎兵说,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属于专业认证,分量更加重要,必须有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准备。虽然是考试,但“专四”“专八”还是更偏重能力和基本功。因此,一二年级要把基础打扎实,不要过早地把精力单纯地投入考试中,到大二第二学期,会安排专门的指导和强化练习,这时再向应试靠拢。杨迎兵建议,在对“专四”、“专八”有把握的基础上,外语系学生可以选择在高年级时、自己知识体系相对完备时考一些翻译、口译证书。例如,北外高级翻译和上海中高级口译等。而对于BEC考试,他建议从中级开始,有能力了再去考高级。对于四六级口试,杨老师说,考官面试的形式导致它的推广不及笔试,但也因此少了些社会化和功利性,建议有能力的学生去参加口试。他也建议,非英语专业学生不要报考专业英语,因为《报名须知》规定,只有“重点外语类院校中,2006年入学的,以专业英语作为第二学位或第二专业且CET4达600分或以上(相当于优秀)的学生”可以报考。
  怎么考:重过程 轻结果2007级国贸2班的郭佩英语六级考试取得了598分的成绩。复习中,她做了很多真题,熟悉了试卷的形式和套路,可以说找到了考六级的感觉。她觉得与四六级相比,BEC这样的商务英语更实用,也更显示实力。最主要的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它可以督促你努力、奋斗,在压力中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同样是2007级国贸2班的项欣已经通过了中级口译考试,她的下一步目标是报关员。报关员不同于别的工作,一旦考上,就基本上能从事此项工作,实用性强。在她看来,英语类的证书还是比较有价值的。在面试时,简历会更“好看”一些,不至于一开始就被刷掉;而另一方面,这些证书有是职业技术型的,考英语证书的同时,逼着自己复习,英语很容易提高。
  证书衡量不了一个人的才能和素质,也不是找到好工作的金钥匙。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远比拿出精力去考些没有实际用处的证书强得多。希望更多的同学都把考证当作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只重结果的“权宜之计”。■文/记者吴新迪 佟思敏 张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