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一位与众不同的教授辅导员———记材料工程学院焦宝祥博士





  在常人眼中,博士、教授担任辅导员一定是大材小用,可是材料学院焦宝祥不这样看。在焦宝祥看来,得英才而育之,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是最快乐的事。焦宝祥博士目前担任材料学院工程功能与信息材料系主任,是一位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突出的教授,同时还担任材料学院功能与信息材料专业两个班级的辅导员。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和辅导员工作中,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受学生爱戴。
  焦宝祥当辅导员历史很长。1987年,他大学毕业后来校工作就兼任辅导员,以后因为到南京攻读学位中断过一段时间。1997年以后,他一直没有间断过辅导员工作。他告诉记者说:“大学虽然不同中学,但是辅导员工作依然非常重要,只有密切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引导,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焦老师通过上课观察、课后与班干部、同学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思想动态,了解各门任课老师的教学情况。从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入手,管理班级,建设良好的学风。在10多年的辅导员工作中,焦老师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大学生而言,既不能让学生放任自由,也不能处处束缚学生手脚,恰到好处地处理严与松的关系,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秘诀,”焦老师风趣地说。其实,焦老师不但有丰富的辅导员工作经验,更有一片关心爱护学生的拳拳之心。2001级的陈烨同学就是在他的关爱之下转变的。
  陈烨原本是江苏苏州中学的一名毕业生,考取我校后,由于放松学业要求留了两级,成了一位问题学生。就在他面临能否毕业的时候,焦老师担任了他所在班级的辅导员。他在与陈烨交谈过程中发现陈烨对某些问题存在偏见,因而产生了偏激的想法,不能安心学习。焦博士认识到只有纠正他的错误认识,才能改变他的学习态度。焦博士对症下药,首先争取家长配合,并请家长来学校共同商讨对策。他与陈烨先后进行了10多次谈心交流,纠正陈烨的错误认识,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一次一次地发自肺腑的勉励和敦促使陈烨的思想发生了转变。陈烨终于认识到完成学业的重要性,改变了学习态度,修完了学校规定的学分,完成了学业。陈烨目前在苏州火车站工作,成为单位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每逢节日,总是打来电话向他问好。
  焦老师常常默默地资助班级里的贫困生。97级曹领同学因家中有一位重病人,经济十分拮据,焦老师一方面鼓励他安心学习,另一方面资助他生活费。毕业的时候,曹领前后几次到省内外应聘,焦老师资助他差旅费用。如今曹领在江苏泗洪公安局工作,工作十分出色,生活美满。他每每想起大学时代焦老师的无私帮助,心里感到十分温暖。
  在日常工作中,焦老师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2001级杜佳伟同学就是焦博士培养的一位典型的成功者。杜佳伟目前在江苏建科院工作,从事市场销售和管理工作,销售业绩十分突出,担任广东地区产品代理主要负责人。杜佳伟刚入学很普通,焦宝祥常常和他们交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杜佳伟自觉按照焦老师的要求有意识地锻炼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焦老师放手让他组织班级各项活动,并鼓励他竞聘材料学院学生会干部,带着他一起到合作单位洽谈项目。杜佳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久就脱颖而出,受到单位重用,成为公司业务骨干人员。
  焦宝祥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对材料行业有着深入的了解,他时常带领同学们到合作单位参观调研,让同学们感受到专业知识在现代制造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006年5月他带领班上同学到宿迁苏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参观。该公司采用金属离子和稀土金属本体着色工艺生产,产品具有色泽均匀、稳定、平整度好,无光学失真等优点。此外,由于其着色离子吸收能量产生电子跃迁的着色机理,使产品展现出绚丽色彩,同时,吸收部分太阳光等辐射光的热能,又有隔热效果。当同学们看到新技术新工艺使传统产品面貌焕然一新,同时看到企业各个环节都采用信息化控制时,大家异常兴奋。焦博士趁机引导同学认识材料行业广阔前景,即使是传统材料,只要融入高科技元素,产品前景依然看好,从事材料研发、生产制造大有前途。
  潜心治学,教书育人,是焦宝祥的人生追求。自1997年起,他主持和参加10多项省市厅级课题,发表研究30多篇论文,其中,EI和SCI收录6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获得盐城市科技进步奖和江苏省交通厅科技进步奖多项,博士论文分别获得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丰硕的科研成果和渊博的专业学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常常对学生说,盐城工学院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加油站。鼓励同学们要确立新的起点,要进一步深造,勇攀科技高峰。他的影响和鼓励提高了两个班级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勤奋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材料学院产生良好的反响。今年考研成绩达到374分的路红将同学告诉记者说:“焦老师时常提醒我们,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他鼓励我们考研,获得再一次深造的机会。”他主动邀请读研校友回校向学弟学妹们介绍考研心得体会和研究生阶段学习生活情况。为了学生能够及时解决复习中遇到的难题,焦博士主动与材料学院老书记潘群雄教授,程俊华老师等协调,安排日常答疑,做好考研复习辅导工作。他本人风雨无阻,每天坚持上班工作,随时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难题。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同学们的刻苦努力下,2009届同学考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担任的2009届两个班的毕业生有26人参加考研,有22人总分超过300分以上,其中一个班28人,14人达到国家录取资格线。10多名同学达到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名校录取分数线。
  每年,当同学们毕业依依不舍向他道别时,他的心情难以平静。看到学生踏上人生新的历程,他感到欣慰,又舍不得他们离开。“做辅导员工作很辛苦,但是常常会获得一份特别的快乐和安慰。虽说不上桃李满天下,但无论我到哪里,只要学生知道,他们总是挤出时间来接待我,我感到很满足。对我而言,生活因为有了学生而精彩。”
  焦宝祥博士这就是这样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成功的教授辅导员。(本报记者 戴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