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校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中心积极为师生创设一流软环境





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中心网络界面



  我校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中心也是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在业务上受天津市教委领导,在组织上为天津工业大学的内设外级机构。中心承担着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组织管理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天津高校的电子资源建设和相关服务工作。
  由于该中心坐落于我校,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为我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便捷有力的支撑。中心着力于数字资源的建设及有效开发与利用,与校图书馆密切合作,组织开展国内外数据库联合引进、特色数据库建设、馆际互借、原文传递等服务工作,努力为师生教学科研创设一流的软环境。同时提倡人文关怀,开发人文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中心系统平台
中心联手南大、天大建立了实时揭示天津高校19馆馆藏及馆藏状态的联合目录体系,为区域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中心主任李秋实介绍,图书馆的传统业务已转向自动化管理,这需要购买一套自动化系统,以管理所有书籍的购买、编目、流通等传统工作。2002年,为加快天津信息化城市的建设,市教委正式筹建了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 (原名天津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中心),以联盟形式只购买一套联合系统统管天津17所高校的联合书目库(800余万条数据)、读者库(20余万条数据)及全部流通数据。
  各馆共用一套UnicornConsortia系统、最根本意义上的联合编目使天津市17所高校图书馆在联合目录建设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津高校联盟的联合目录系统成为全国第一个可以实时揭示各馆馆藏及馆藏状态的联合目录。而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独立运行的两个Unicorn系统和联合系统间通过广播检索(Broadcastingsearch)实现了三个系统之间的馆藏互检及馆藏状态的实时揭示。
  这种联合的模式开业界先河,打破单馆模式,独创性地在一个平台上构建了天津17所高校 (20余万用户)联合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它既有效节约了各高校独自建设对系统和相应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也避免了书籍重复编目等造成的人力及资源的浪费,实现了人力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二、加强资源建设
充分发挥集团采购优势,组织区域性集团联合引进2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极大降低了资源采购成本,节省经费数千万元,兼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李秋实主任介绍,为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中心建立了联合公共数据中心。现已建立了维普、万方、超星等10个电子资源镜像站(数据量达15T);先后购置了IBM公司RS6000系列的 P-6M1、P-6H1、P-B80服务器各一台,IBM-345服务器6台,HP-360服务器 5台,IBM-7133磁盘阵列两台,IBM-3581磁带库一台,NetApp-FAS250磁盘阵列一台,HDS-9570全冗余存储系统等设备。
  为实现电子资源的共建共享,市教委组建了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实施天津高校电子资源的联合建设与协调构建。目前,中心组织以高校联盟模式联合引进SCI、CSA、超星、维普等20余个国内外基础与重点数据库资源,其中中文数据库系统14个,外文数据库系统10个。同时,中心组织图书馆开展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自建了“纺织特色外文文献全文数据库”、“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中国钱币研究与鉴赏”、“动植物病虫智能诊断数据库” 、“美术特色资源库”、“图书馆珍藏老唱片数字化工程”等14个特色数据库。
  中心联合引进的数据库在支撑学校的教学科研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统计数据表明,师生对引进电子资源的年检索量达3690万次,年下载电子图书292万册,下载期刊论文3200万篇,查看资源页面2408万页次。
  三、加强内涵建设
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服务整合,注重共享服务与共享体系建设。中心建立了天津高等教育文理、工程文献中心,组织立项建立了十五所市属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提升了区域整体文献保障能力。
  中心的工作惠及天津市19所高校的32万读者,节约上亿元人民币,中心系统提供全天候服务。中心管理的联合书目系统现拥有97万种944万册文献,20多万种独有数据,1万种20万册期刊文献,提供年300余万册图书借阅的系统支持。
  在共知的基础上,中心组织成员馆积极开展馆际互借工作。如果你想借一本书可是又恰巧本校缺藏或已借出了,着急用书的你这时可以输入中心网址(www.tjdl.cn)查询别的高校此书的状态,只需到本校图书馆领一个相应馆的馆际互借证,就可以去别的高校借阅了。
  为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心组织建立了天津高校文献传递体系,提供经费推动开展免费文献传递服务。这项服务使师生遇到在本馆找不到的文献时,可以向图书馆申请提供免费的校外文献传递服务。现已有数千师生受益于此,仅2008年图书馆就为全市高校师生免费传递所需文献3万多篇,补贴传递费用10万余元。
  为解决师生校外无法访问数据库问题,中心组织了IP通的联采,使师生在校外也可以访问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
  中心十分注重图书馆的队伍建设,中心的培训教室有31个机位,自成立以来,中心已组织全市高校范围的业务培训、电子资源使用等培训100余次,业务交流研讨数十次,并多次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赴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韩国等地学习交流考察。
  同时,中心在管理人员数量少、维护任务重、素质要求高的环境中注重开展优质服务,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努力加强数据与网络安全建设、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通过科研、专项考察、高级培训、学术交流、体制改革等来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强化技能。
  目前,天津高校人均借阅量为12.63册/年,呈逐年递增趋势,电子资源及其利用率快速增长,天津高校的文献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李秋实主任表示,今年中心将在前期坚实的系统平台建设、资源建设等工作基础上,继续保持“十五”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以建设联合服务平台和提升服务为主线开展新的建设项目,将构建用户主导的、以创新服务为主线的“天津高校信息共享空间”,与科技及公共图书馆合作,建立跨行业的资源共建共享的天津地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