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出发,去接触真相
海大的毕业生从事媒体工作的不多,因为海大是在2002年才有了新闻传播学院,在那之前的学生如果对新闻感兴趣的话,海大校报几乎就是他们唯一的舞台。有幸,我也在这个舞台学习过,并且借助那几年新闻素养的积累,最终走上了媒体之路。
我在校报的那几年,应该是校报历史上学生参与性最高的几年。我们做了很多整版的人文性专题采写,把学校每一次大型活动当做我们练兵的舞台;我们做了很多专题性的调查和分析,努力去把握和记录世纪之初大学生们生活和思想的震荡性变化;我们尝试了产学研结合,通过自己的创收开始有了自己的经费……我不知道校报记者团的墙上还有没有挂着那扇锚型的时钟,当你们把那扇钟从墙上摘下来的时候,可以看到后面刻着校报每一个记者团团长的名字,当然其中也有我的。虽然留下的只是一个人的名字,但是记录的却是那一批人的青春激情。
后来的我进了媒体开始正式采访写稿子,后来的我参与了媒体的管理,后来的我学习了媒体的市场化操作……再后来的我可能会离开这个行当,我不知道我媒体生涯的终点在哪里,但是我知道我的起点在哪,就在那每周一期的校报,就在那原始的手工画版,就在那一篇一篇从稚嫩到逐渐成熟的稿子的积累中。
这个校内的新闻平台虽然跟现实社会还有不少差距,但是在这里我学会了思考。事情的表象有很多种,新闻的历练可以让我们去伪存真,探索到最本质的东西。这个平台虽然从某些角度来说还比较 “原始”,但是这些黑白胶片的记录往往更有震撼力。
毕业5年的时间,我有幸接触到了媒体的几乎全部运作流程。跟报社很多新人接触的时候,他们经常让我总结做新闻的最大感受,我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个职业可以让我们体味到不同的人生。采访对象可能是社会的任一阶层,而且记者这份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跟每个层次的采访对象进行接触的时候都是平等的交流,所以我们可以真实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在与他们的深刻沟通中,他们当初的重大决定和人生重要的转折就如电影胶片一样从我们眼前掠过。阅读了很多的人生,我们的人生也跟着丰富了。
“记者”也许只是我们人生一个阶段性的职业,但“新闻”可以是一个贯穿生命始终的理想。怀有新闻理想的我们可能并不一定有机会去做记者,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并习惯对事件真相进行追溯、对复杂表象进行理性分析。
最后,祝福所有在海大校报待过和想进校报的朋友们,也许我们不能全部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但是在那样的一个青葱岁月,我们都曾为了这样一个梦想而沸腾过。
从这里出发,去接触真相。
(杨勇:中国海洋大学国际贸易2000级学生,在校时任海大报社大学生记者团团长。现在某媒体担任总编辑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