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舆论不辱使命 科学发展再创辉煌——写在教育部高校校报评估之际校党委副书记 李耀臻
在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我们迎来了教育部对全国高校校报进行质量评估活动。由教育部对高校校报进行全国范围的评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足见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校报的重视程度。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这次校报评估工作,正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以评促建的指导思想,积极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开展自评阶段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校报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不断促使我校校报不断上层次上水平,真正办成在国内高校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校报。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有着85年办学历史的高水平特色大学。作为有着78年办报历史积淀的《中国海洋大学报》,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开拓创新,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积极贡献,尤其是2005年12月创办了以“文化月刊·大家风范·面向师生·辐射社会”为定位的《厚重海大》月末版,2007年8月报纸印刷由单面彩改为双面彩,办报质量、宣传效果取得了新的突破,赢得广大师生、社会媒体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誉。
中国海洋大学报社自觉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骨干稳定,办报质量不断提高,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越来越受到校党委、行政的重视和支持,越来越受到师生员工的关注和欢迎。报社在编辑记者人手少、工作任务重的状况下,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许多作品在全国和山东省获奖。《中国海洋大学报》自1998年纳入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质量分级评估以来,连续四届八年被评估为山东省优秀级报纸,且最近一届名列山东省优秀级校报首位,同时还被山东省高校工委评为山东省高校优秀校报,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使《中国海洋大学报》走在了山东省乃至全国校报前列。
《中国海洋大学报》始终坚持弘扬正气,注重典型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校报非常重视对教学中心工作以及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报道。如品牌栏目《海大才俊访谈录》、《筑峰/绿卡教授系列访谈录》、《海大人物》和《我在教学一线》,仅2005年以来就先后对上百名长江学者、筑峰/绿卡学者、泰山学者、教学一线教师的优秀教学科研成果进行了报道,展示了中国海洋大学的教学科研、教书育人成果和水平,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振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国海洋大学报》还以长篇人物通讯形式,报道了全国首届高校教学名师、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正斌的优秀事迹,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广大师生无不为张正斌教授的挚爱高教事业、执著追求、桃李满天下、著作等身的先进事迹所感动;报道了我国潮汐学奠基人之一的陈宗墉教授的先进事迹,长篇通讯被《中国海洋报》用一个正版全文转载,在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提高了陈宗墉教授的知名度,而且提高了中国海洋大学的知名度。王蒙、赫崇本、杨自俭等等人物报道,可谓群星璀璨,影响深远。面对广大学子和校友开设的《博士风采》、《海大学子》、《校友风采》栏目,更是报道了数百名优秀大学生和校友的典型事迹,在学生中引起了积极反响。
《中国海洋大学报》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校报自觉坚持和遵循真实性原则和新闻性原则,富有成效地传播学校教学科研、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充分报道学校的改革发展成果和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绿色营养,较好地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学生记者团成员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报社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努力学习新闻业务知识,积极参加新闻采写报道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考研能力明显增强。一批教工通讯员在高校校报经受了较好的锻炼,提高了整体素质,学校宣传队伍不断壮大。许多负责学生工作的党总支负责人以及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校报上发表了思政工作论文,提高了理论水平,加强了工作经验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校报在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师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学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校报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校报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一要充分认识校报在学校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校报是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校报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学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
校报在学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校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报担负着在学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二要进一步明确校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校报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全面贯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牢固确立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办报宗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动员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投身科教兴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认真研究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规律和特点,把新闻媒体的共性和校报的个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力求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师生员工、贴近高校实际,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提高校报的办报质量和水平,提高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要充分发挥校报覆盖面广、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校报品牌,增强发展实力。按照“集中资源,优化结构,形成合力,增强活力”的思路,鼓励校报创新办报机制;充分发挥校报作为校园主导媒体的作用,带动和促进校内报纸、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的整合,做到资源共享,推进学校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鼓励校报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兄弟高校校报合作和信息交流,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经过努力,力争把《中国海洋大学报》办成在高校系统乃至国内新闻界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名报。
三要不断提高校报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加强校报内部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要合理安排人员分工,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专长。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标准,做到岗位职责明晰。在编辑部内形成紧张有序的工作秩序,优质高效的工作质量,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加强校报队伍建设。要加强对校报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学习,开展经验交流,努力提高校报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要充分发挥学生记者和教工通讯员的作用和积极性,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不断壮大校报工作队伍。学生记者要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为校报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大力推进校报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努力建设好校报网络版,提高校报的新闻时效性和覆盖面,使校报更好更快地走向社会乃至世界。
四要切实加强对校报工作的领导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校报工作的重要性,把校报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校党委要加强对校报的领导,对校报工作提出方向性和发展战略的要求,检查校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和校报的质量状况。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干部的原则,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人担任校报的主编,建立健全校报编辑委员会制度。
要加大投入,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校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办公用房、办报设备、经费投入等方面尽量满足校报发展的实际需要,并且根据校报工作的需要定岗定编,合理解决校报工作人员的职务和待遇等问题。
我们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好“校报应是党委直接领导下的独立机构,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的要求。将校报列入校内直属发文单位,为校报提供了解学校党委常委会、校务会、党政联席会等学校重要会议内容的渠道,以便及时了解学校党政的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更好地发挥校报舆论先行的作用。
回忆过去,引导舆论不辱使命;瞻望未来,科学发展再创辉煌。我们殷切希望中国海洋大学报社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办报质量,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为高校校报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