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相晋 庞兰霞 通讯员 王伟)我院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和“站在新起点、坚持高标准、着力求深入、务必见实效”的目标要求,学习实践活动中,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广大党员干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结合、两不误、两促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9年招生计划实现新的突破。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依据,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抢抓高考生源高峰期机遇,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机制和政策,加大巩固和开拓招生工作联系网络的力度,科学规划招生宣传工作布局,解放思想,科学决策,真抓实干,2009年招生计划实现新的突破。2009年山东省省属高校普通本专科计划45.8万人,比上年增加4.7%,其中本科计划18.62万人,较上年增幅6.2%,专科计划27.18万,较上年增幅2.7%,增加9800人。省主管部门批复我院招生计划4100人,比2008年净增300人,增幅为7.9%,增幅列同类院校前列。
精品课程建设出新招。为加快我院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步伐,学院就精品课程建设作出新的安排:要大力推进国家、省、院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每个专业都要建设有以精品课程为引领、以核心专业课程为主干,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课程群;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进一步提高我院课程建设水平,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大学生就业创业出新举。为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在国家关工委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我院以艺体系为试点,建成全国首家高职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各种创业孵化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大学生创业项目为载体,以各种孵化服务和营造创业环境为手段,是集“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创业研究、创业培训、成果交易”等于一体的开放、服务型基地和创业孵化平台,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经我院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全国1+N复合型人才职业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批准,我院正式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CETTIC全国1+N复合型人才培训项目”教学基地。此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做到一专多能、拓宽大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提高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另外,我院还邀请了由我市十几家企业和律师、心理咨询师自发组织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公益报告团到我院对大学生作了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
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我院着力落实学院各项工程项目建设,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加快工程进度,同时严把材料、工程质量关,每天对工程进行调度,定期召开工地例会,学院基本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在图书馆建设中,完成了9-12层界面剂喷洒工作,内墙开始抹灰;一层报告厅基础砌筑正在进行;楼西面脚手架搭建完成,为外墙抹灰、外墙砖镶贴做好准备;地暖沟、砌筑抹灰完成80%;楼东面4-12层完成外墙砖抹底灰;另外,图书馆空调主机招标结束。二是体育看台工程项目基础完成,柱钢筋绑扎完成50%;运动场地回填土基本完成。三是圆弧路北端、学生宿舍区、教学楼北侧三处景观工程,部分球类场地(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场地)工程已由市发改委批准立项,现已通过市财政局审批,正准备进入招投标程序。
农业科学研究有新进展。一是对实施的国家863“黄河三角洲滩涂耐海水植物新品种筛选培育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召开了2009年春季项目调度会,确定了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和分工;二是实施的国家海洋局的两个项目全面展开,进展顺利。主持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国强教授到农科所耐盐植物种苗繁育基地进行了现场指导,确定了对盐地碱蓬、柽柳、蒙古鸦葱等耐盐植物进行水盐调控试验研究。研究确定了本年度主要工作任务;三是农科所与中国林科院焦作林科所、上海森海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耐盐杨树品系选育项目确定了新的合作计划,对试验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对30多个品系的耐盐杨树按照田间试验设计新造林900多株;四是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合作申报了博士基金项目;五是2009年到山东省农科院进行了柽柳、盐地碱蓬、中亚滨藜、蒙古洋葱、海边月见草、月见草、杨树及木槿枝条进行了多个剂量的辐射处理,拟从中选育具有优良生物性状的新品系;六是完成了新引进耐盐植物种质的播种育苗等工作。截至目前,春季科研工作和盐生植物园建设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