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软件专业许多大三学生(06级学生)已与南开创元、普讯电力、软通动力、安博教育、因特瑞斯5家企业签订了就业三方协议。在今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我校软件专业提前一年实现高质量就业,这得益于我校独特的育人机制和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把企业引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根据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及软件业人才需求特点,我校积极与“南开创元”、“大宇宙”等大型软件企业“3+1”联合办学,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建立集实习、毕业论文、就业、岗前培训为一体的新型实习基地,用企业的技术力量弥补学校师资、知识结构及实验条件的缺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选择到相应的企业实践学习。学校定期听取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意见,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定单”式培养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学校提高了办学水平,学生得到了就业机会,企业得到了急需的人才,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合作共赢。
具体的实施办法是:学校承担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大学1-3年级安排4-6周的企业实习,大学4年级一整年都深入到企业,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实践环节的教学,结合真实的任务,进行真刀真枪地实战。学生可以自愿选择企业,例如,学生如果打算未来从事3G领域的软件开发,可选择去因特瑞思公司;想从事软件服务外包工作,可选择南开创元、软通动力;如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感兴趣,可选择普迅电力……这些企业把真实的项目研发工作作为培养人才的训练基地,让学生们在规范的工作环境中迅速完善知识结构,熟练各项工作技能。同时,通过系列的企业文化课程,帮助学生完成由学生到企业职员的角色转换,迅速成为社会人。这突破了传统培养方式的制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以社会、企业需求为动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其次,跟上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大发展的节奏,科学设置课程。我校软件专业非常注重对学生英语、日语等外语能力的培养,并要求学生要了解欧美、日本等国的文化。学校在大学1-3年级给学生安排了大比重的英语日语课程:英语300学时,日语420学时,并且在周未还组织对学生的外语辅导。大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日语二级的水平,同时在外资企业实习的学生还可以在第四年继续接受外语及外国文化知识的培训。例如,日资企业为学生开设技术日语、工作日语、商务日语等课程,通过学习,学生们可以阅读日文软件相关的专业文献,熟练使用日文软件系统并能编写基本程序文档;能熟练书写日文邮件并及时准确地做出回应;能达到在日本工作现场用工作日语交流无障碍;可以独立在日文操作环境进行软件开发的相关工作;同时了解日本社会及日本国民的日常生活及日本企业文化。
我校软件专业之所以如此重视英语、日语的学习,是因为天津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后,对欧美外包、对日外包的软件企业增多,这就需要培养具备国际标准的软件人才以适应这些企业的用人需求。这样的人才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要懂语言、懂规范、懂标准。懂语言是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例如,做对日软件开发的程序员起码要懂中文、英文、日文三种语言,能用这三种语言与合作伙伴及客户进行无障碍沟通;要懂规范、懂标准,是因为如果一个日企软件开发人员不懂日本信息技术的考核标准,不可能真正做好软件工程项目;了解日本文化,正是要适应日本企业的管理文化和工作风格,了解客户习惯,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客户要求的软件。
我校软件专业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外语背景,他们毕业后无需太多岗前培训就能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样的人才自然会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我校软件专业不仅实现了高就业率,而且是高质量就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许多企业抢购。(武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