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坚持科学发展 深化各项改革开创吉林师范大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2008年,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一)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全面启动落实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各项工作。新增“运动训练”普通本科专业和“汉语言文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新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秀课程4门。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工作顺利实施。新建成实习、实训基地8个,梨树师范附属中学冠名为吉林师范大学实验高级中学。学校有1人被评为省教学名师,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研究生教育规模已达940多人,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留学生教育层次和规模再上新台阶,全年培养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墨西哥等10个国家的各类长短期留学生人数超过400人次,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人数达到27人。首次招收硕士留学生,使留学生教育从单一的语言培训发展成为语言生、本科生、研究生的梯次结构。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年度招生达到5685人,超额完成学校预期录取计划。2008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4%,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第八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校团委被团中央评为“中国志愿者工作组织奖”,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取得许多优异成绩。
  (二)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组织实施了申报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工作,进一步确立了科研强校的观念,凝练了学科方向,整合了师资队伍,扩大了学校对外影响和同行的认知度,为学校获得博士授权建设单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在获准科研项目的数量、层次以及获得科研经费总额等方面再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获准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近150项,合计科研经费总额突破1000万元。其中,获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3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1项,省级地方政府项目31项。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400余篇,被SCI、EI、ISTP等检索收录论文合计120余篇,被CSSCI检索收录论文68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等书籍40余部,发表作品20余份。有3个项目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个项目获得四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东北民间谱牒研究基地”挂牌为“吉林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磁性与发光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项目获得立项建设。由我校倡导,与四平市政府联合创建的“四平红嘴大学科技园”,目前已入住企业21家,注册资金1676万元,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显著提升,得到国家和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
  (三)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2008年,学校新接收、引进博士及硕士学位毕业生68人,补充了学校近20个专业的师资力量和部分教辅岗位。学校聘请了中科院院士陆埮、国家社科规划办主任张国祚、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等著名专家学者31人为双聘、特聘或兼职教授,提升了学校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学校有1人当选吉林省第二批高级专家,2人参加200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选拔,3人参加第十批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评选。聘请各类外国文教专家30人次。学校有12人次获得国家、地方留学基金支持赴境外学习、培训。选派11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学进修。在职教师有32人考取定向博士研究生,26人考取定向硕士研究生。圆满完成职称评聘工作,新评选正高级9人,副高级33人,中级86人。
  (四)服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以落实“全省高校制度完善落实年”活动为契机,重新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75项,推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学校妥善处理了博达学院学生群体诉求、学生人身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和收购万达学生公寓等复杂问题。加强学生服务管理,积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和特困生补助金的评定和发放工作,全年共发放2091万元。财务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全年各项经费总收入2.18亿元,比2007年增收3400万元。根据在长高校工资调整标准,学校依靠自身财力提高了教职工的岗位津贴,使我校教职工的收入水平又有大幅提高。高标准完成第21学生公寓楼、第一学生食堂和金星游泳池等施工建设任务。以迎接校庆为契机,集中完成楼堂馆舍外墙粉刷、道园二期工程建设、校门至主楼亮化工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雕塑等一批基础项目维修改造建设工程,使校园环境大为改观。加强资产管理,及时做好设备的维修维护,确保固定资产不流失并处于完好运行状态。学校投资4500万元收购了万达学生公寓,解决了多年来学校在这一区域住宿学生服务管理上的难题,规避了风险和矛盾,避免了损失和影响。认真贯彻《吉林师范大学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实施方案》,做好节电、节水工作,完成供热系统改造以及9个学生公寓外墙保温工程。水、电、暖、房产维修工作及时到位,校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饮食服务中心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保证了学生伙食质量和价格平稳。
  (五)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认真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贯彻落实,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在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中,全校师生员工捐款近61万元,全校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5.8万元。党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全年共发展党员714人。党委理论中心组和全校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活动取得实效。宣传思想工作扎实有效,《吉林师大报》、校园网站、校园广播、校内宣传栏的宣传作用充分发挥,全年在各类媒体播发宣传稿件118份,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开展,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惩防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正面典型宣传和反面警示教育效果明显,党员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稳定工作取得实效,为师生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校务公开、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扎实有效。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六)建校50周年庆祝活动圆满成功经过一年多的认真筹备,学校在9月19日成功举办了以“传承·凝聚·超越”为主题的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庆祝大会喜庆热烈,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圆满顺利。教育部等党政机关、国内外各友好单位、省委书记王珉等领导发来贺信,省委副书记王儒林等领导出席了庆祝大会。校庆期间,学校成立了助学基金会,拓宽了学校发展资金来源渠道;成立了校友总会,并在全省各地成立了10个校友分会;修订了38万字的《校史》,改造了校史馆,制作了宣传画册和宣传片;举办学术报告会42场;举办了书画展、文艺演出、焰火晚会等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校庆期间,共有来自海内外的3000多名各级领导、嘉宾、校友参加了庆祝活动,学校收到捐款460多万元,捐物200万元,奖助学基金340万元,总计收到捐款捐物超过1000万元。通过校庆活动,我们很好地总结了50年办学经验,充分展示了办学成就,增强了师生、校友的凝聚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七)其他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图书馆进一步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加大数据库建设力度,为全校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保障;与四平市图书馆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档案馆加强服务管理,学校档案保护和利用工作实效明显。校园网络硬件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规范,保证了安全、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奠定坚实基础。高师培训中心全年培训高校青年教师2166人,并对120名中学骨干教师进行了物理、历史、外语、政治四个专业的培训。《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坚持把提高学术质量放在首位,高质量完成了全年的编辑出版工作。附中附小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社会认可度大幅提升。幼儿园加强管理,办园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家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学校工作也千头万绪。学校的发展既抓住了机遇,也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干扰和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教职员工一年来为学校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向离退休老同志、全体学生、广大校友对学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09年主要工作各位代表、同志们,2009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必将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世界金融危机给各个国家、各个行业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种形势背景下,如何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历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抓住国家加大社会建设投资的机遇,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根据当前形势和学校发展实际,2009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具体要求,我校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突出“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于3月至8月开展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周密组织,认真落实,保证学习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