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党政工作要点


  2009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按照“两翼齐飞,四轮驱动”的战略构想,巩固“十个归位”的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谋划和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1.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部署,充分动员,认真组织,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2.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实施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和“基础能力建设规划”三大规划,为学校的科学发展绘定蓝图。
  二、巩固“十个归位”的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改革、细化举措,强化内涵建设,精神会神地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3.以“十一五”“211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全国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采取措施加强具有信息与通信背景的特色人文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建设。
  4.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光通信与光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请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召开全校科技工作会议,制定学校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5.大力实施教育部“质量工程”。重新制订本科生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大类培养模式。努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住机遇,积极引进海外拔尖创新人才,壮大学科带头人队伍;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强化教书育人作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7.重视和加强远程与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理顺和完善远程与继续教育的全校统筹工作机制。
  8.进一步完善“管理归位”的各项举措。健全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启动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完成国际学院、软件学院与民族教育学院的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着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9.进一步完善薪酬体系,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健全岗位考核机制。
  10.全力推进“条件归位”。完成校本部学生公寓、学生食堂、锅炉房改造等建设项目;积极推进沙河校区建设工程、小西天和校本部南区改造工程,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11.落实“环境归位”。改革教学和科研场地的使用管理机制,增强调控手段,实行公房有偿使用与条件补偿机制。
  12.进一步落实“产学研归位”。适时成立北邮技术转移中心(或北邮工程研究院),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结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面向行业需求,遴选和重点支持若干研究领域的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做好大学科技园及其分园、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
  13.抓好校内各单位的日常工作。
  三、贯彻落实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建设14.加强校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办学治校的能力。完成干部的年度考核、届满考核和学院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继续实施处级干部校内轮岗,积极向校外推荐干部;加强党务政工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与培训工作。
  15.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主题党日立项建设工作;开展“七一”党内表彰活动;以切实落实党代表提案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积极开展主题创建活动,使党员在活动中受教育;加强党校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理顺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16.按照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完善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强实效性;制定实施《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构建符合校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做好信访举报件的处理和案件查办工作。
  17.做好迎接六十周年国庆的相关工作,创建稳定、喜庆、祥和的校园环境。加强社情舆情的分析与研判,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好维稳工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认真做好信访、交通、防火、用电等各项工作,确保安全生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稳定工作机制。
  18.重视发挥学术委员会、工会、教代会的作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完成工会、教代会换届工作,落实教代会代表提案工作,注意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努力为教职工办好事、实事;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强校务公开工作。
  四、制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启动“学生年”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19.制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突显北邮的文化品格和北邮人的精神风貌,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20.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一步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深刻认识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切实做好内宣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1.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将2009年定位为“学生年”。进一步理顺学生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合力作用,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2.落实《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建设和评估标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建康教育,争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北京市的评估检查。
  23.加强就业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就业比率和学生就业满意度;重视就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