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想 为 家 乡 做 点 事———记我校08届毕业生、首届大学生村官汤坤


  2008年8月26日,汤坤乘坐载送奥运志愿者的T1次列车,回到了长沙火车站。当欢迎奥运志愿者归来的仪式结束后,汤坤便马不停蹄地奔赴他未来工作的地方,岳阳市平江县瓮江镇淤泥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
  2008年3月,党中央作出决定,用5年的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为响应党的号召,5月,我校通过网络、校报等媒体形式,全面宣传中央和省里的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层层考核,汤坤光荣地成为了其中一员。在这广袤的大地上,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才智,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
  “这是我的选择”
  2008年,是我国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成功召开,使得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深深地烙下了“不平凡”三字。2008年对汤坤来说,又何尝不是?奥运志愿者、村官的当选,这些大大小小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使他成为同学们心目中“活得很精彩的人”。
  2008年5月,汤坤看见院里张贴了有关村官的消息报道,从中了解到国家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鼓励当代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深入农村、建设农村、服务农村。即将毕业,汤坤的许多同学都已不在学校,大部分去工作了,没找到工作的他也想去大城市闯闯,这时父母打电话来说,帮他到长沙找到了与英语专业有关的工作,催促他尽快回去。但是汤坤想去基层锻炼的想法,一直盘旋在心头。“那时候真的很想顺父母的愿,直接去工作,但想想我这二十几年太听话了,什么都靠父母,是应该到农村去锻炼锻炼,再则我当时在等奥运志愿者的选拔结果……这是我的选择,不会后悔。”汤坤对记者说到。
  5月底,汤坤收到了团州委老师的电话,得知自己被选上成为奥运志愿者,需要去长沙训练,但村官选拔的结果还没出来,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长沙的训练旅程。在训练期间,村官选拔的结果出来了,院里老师告知了他被选上的消息,通过协调,组织上允许他在奥运会之后去上任。
  “放下架子,敢当学生”
  2008年8月26,汤坤来到了淤泥村,映入眼帘的是四周低矮的楼房及刚修好的水泥路,刚从繁华之都北京回来的汤坤,难免有所失落。淤泥村虽小,只有2732个人,但是它坐落在瓮江镇南部,与长沙金砂井搭界,素有“南大门”之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汤坤工作的难度。
  从2008年6月中旬开始,我校就对准“村官”编班分组,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指导,并且请来了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党委书记和学校有切身基层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帮带。他们结合自身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对大学生进行了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等方面的辅导。前辈们可贵的经验,对即将上任的村官来说极为宝贵。
  “比较担心跟不上他们的步伐,因为培训内容是教你如何当好一名村官及农村工作的一些介绍,比较担心这方面的事情。”汤坤谈到。从5月份开始,汤坤一直忙于奥运志愿者的一系列事情,错过了我校的村官培训,但是他没有因为这点小小的挫折而彷徨不前,他相信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并且有一定的服务经验。在奥运会期间,他几乎尝试过了场馆内所有的工作岗位,如贵宾口接待、媒体入口等。虽然这些和他服务基层的农民朋友的事项有一定的不同,但不服输的个性,激励他积极主动地向村支书和村长请教,“放下架子,敢当学生。”
  “扎实工作,继续前行”
  跟着村支书和村长,汤坤深入农村,熟悉情况,渐渐地了解了当地的基本民情,也让农民朋友熟悉和接纳了他。在淤泥村会电脑的不多,平常村里整理资料,都是用手抄的。汤坤用大学所学的电脑知识,替镇上编定完成了47村1居、11单位的党员花名册的工作。此外,在党政办帮助材料打印等工作。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似乎是“打杂”的,但这在一定很程度上帮助了他了解村民,为以后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村长看一个大学生不计较这些琐碎的事情,很高兴地表扬他是一个“实在的人。”
  在村长的带领下,汤坤逐渐参与村里重大事情的运作。淤泥村最难抓的就是计划生育,村长每年为了抓好计划生育,可谓是吃足了苦头。汤坤跟着领导走访了本村的计生对象,特别是“二女户”对象,上门实地了解详情,认真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抚养征收的规定,劝解计生对象积极配合国策,按时按量完成任务。本着学习的态度,他还跟着管辖区干部一起到管区所管辖的其它11个村,与当地专干一起,更好地落实完成计生工作。虽然工作很苦,每天要上山下乡,但是汤坤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通过一线的实践锻炼,增加了见识,丰富了阅历,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谈到最后,汤坤语重心长地说:“在迈入村官这一行列后,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处在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必须深入到农村中去,广泛接触农民朋友,想农民之所想。特别是想为家乡做点事,基层缺年轻人,缺新鲜血液,很想带领家乡的村民们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