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周围有三种繁荣:网吧、旅馆、小饭店。这都已经是几年前的说法了,如今的大学周围可谓是热闹非凡,包罗万象:KTV、酒吧、舞厅……不调侃地称之为“娱乐圃”也就罢了,它还非得自己给自己安个挺体面的名字,叫“学府花园”。
在百度中仅仅输入“学府花园”四个字,即可搜出相关帖子152000篇,里面内容基本以租房、出售商铺为主,还有些个无聊之辈在上面寻求消遣之处。而事实上,网络外面的现实表明,学府花园确实也是活色生香。一到晚上,三五成群的学生就涌到了那里,丢开学习了一天的诗礼束缚、方程等式,尽情地享受酒精与喧嚣共同带给他们的快感。到了周末,所有的老板都会喜笑颜开。饭馆老板迎来了大批同学聚会;网吧拥挤不堪;KTV包房早已预订一空:酒吧内灯光昏暗,喧嚣声此起彼伏:“好心的”旅馆老板会热情地问你:要住房吗?还有最后一间……好生奇怪,这竟然也能成为大家见惯不怪的正常现象。
自2006年3月1日起就施行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为何到今日还不奏效?其中第二章第七条明确地指出———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地点: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莫非此花园改名换姓之后就不属于娱乐场所了?
就全国范围来看,这个条例在大多数的高校周围都基本失效。虽然许多政府也经常高调地提出要整治高校周边文化环境,只是都显得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整治效果不佳,真正的答案无从而知,但根据猜测可能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一是虽然这些商铺老板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当地村民,但修建这座“花园”的可能有强有力的背景。二是政府可能把大学生这块巨大的消费群体作为活跃经济的催化剂,不得不睁只眼闭只眼保留着。现在不是有这样的言论吗:一个地方太干净了,就如水清则无鱼;街道一片死寂,繁荣的气氛调节不起来,有了学府花园,大学附近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三是有关职能部门没有考虑到这些娱乐场所会影响到学生,整治也只是吓唬吓唬而已。如此一来,虽然整治了一把,就如灰尘,你不扫,它不但不会自己跑掉,反而会越积越厚。
没有人打理的花园,是一片贫瘠的荒地,亦或是恐怖的坟墓。
我校帖吧众多帖子中有这样一篇:谈谈学府花园风流那趟事。开篇便是直入主题:“人生在世谁无风流事,于浑浑噩噩的大学里,偶尔花间留恋,你是否销魂于学府天堂?”这篇帖子引起了诸多同学的关注,截止写稿当日,已有55位“豪杰”跟帖。其中有跟着起哄的,说什么“大学不去学府花园一夜,枉读四年书。”也有保持清醒的,称“不敢梦黄梁,学府非天堂。”还有就是保持中立的,只是客观的用四个字呈述其概况,那就是“夜夜笙歌”。
如此之花园,花哨地摆弄着裙角;如此之花园,冒失地敲开大学的门;如此之花园,贪婪地吸食着大学生的青春。
如此之花园,暂且先不问政府的管理到哪里去了,也不问商家们的良心到哪里去了,且先问问我们自己。为了游戏,我们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翻阅那本最爱的书籍?为了聚餐,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今天该给父母打个电话?为了欢愉,我们是不是好久没有好好的休憩?为了去那“花园”,我们是不是很长一段时日没再去图书馆?
罢了,太过罗嗦了,最后一句:如此花园,少去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