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漫谈“师生关系”


  最近在网上的论坛里看到一些关于当今日益紧张的师生关系的评论。联想到2008三起令人发指的弑师案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中国这样一个素以尊师重教闻名的礼仪之邦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得不令人深思,警醒之余不得不让人们沉思当今社会异化的师生关系。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顾从古到今先哲贤圣对尊师重教的精辟论述,应对我们有深刻启示。
  我国的教育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有人说是因老师过分的严厉要求,甚至变相的体罚,引起学生强烈的仇恨;有人说是我们的父母过分的娇宠纵容造就了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感受,不考虑别人苦衷的 “黄金一代”;更有人说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是长时间僵硬和死板的教育体制的压迫让学生“师逼生反”,酿成一幕又一幕的悲剧。
  也许,各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单纯把责任归结于任何一方都有失妥当。单独指责教育体制也不无偏颇,正如网友“夜雨孤城”所说,其实美国这样的大国校园里也经常有类似的案件发生,这并不能就代表我国的教育的失败,而是个人与教育和社会关系的问题。
  社会越来越纷繁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老师有压力,生存和工作的压力,使教师缺少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有的只是利用学生谋取自己的利益;学生有压力,学习压力之大,升学希望渺茫让他们透不过气;整个国家的教育更有压力,在中国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各种资源相对稀缺的环境里,找到一个绝对公平有效,人人满意的教育制度几乎不可能。
  什么事情等问题出来了以后再去找原因、去思考那已经晚了,而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及接受高素质的教育才是家长、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礼记·学记》中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意思是: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三者的关系互为前提。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人们重视教育,人们接受教育就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会重视学习,尊敬老师。
  新文化运动让我们从西方引进了科学与民主,也把老祖宗留下的精华和糟粕一并丢弃。在当今所谓的“师德沦丧”和“学生逆反老师”的现实下,我们是否能从先人那里得到一点点启示?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