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校领导率队进行分专题调研


  本报讯(何集)连日来,由学校领导带队的8个专题调研组,分赴校外有关单位和校内各基层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
  3月20日至23日,校长刘志刚率队赴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公司、广州船舶工业公司、广东省科技厅,围绕“探索构建学校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推进科技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高水平自主创新体系”两大主题展开调研活动,进一步加深学校对船舶行业技术需求的了解,阐述学校在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过程中的理念、定位和成功经验,与多家单位就在船舶设计、舰船动力、海洋工程等广泛领域展开合作达成口头意向,进一步推进了学校与大型企业、政府部门的产学研合作。
  4月2日,校长刘志刚,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高晚欣与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就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行座谈,与会青年教师畅所欲言,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学院特点,为学校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出谋划策。刘志刚在发言中感谢青年教师们对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说,现代大学制度的执行过程也是一个建设的过程,学校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正在努力建设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他希望青年教师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谐精神实质,实现自身、团队乃至学院的科学发展;充分认识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促进学校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品牌。刘志刚希望青年教师们能够不断扩大知识面,将学到的知识和理论与工作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他强调,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会逐步解决,学校通过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广大教师创造好的大学环境,让大家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4月7日,校长刘志刚就“探索构建学校现代大学制度”主题与部分院系和机关单位的负责人展开座谈。座谈主要围绕三方面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是如何以人为本,改革完善精英人才培养制度,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精英;如何改革教职工聘用和培养培训制度,建立人才成长通道,让广大教职员工人尽其才。二是如何落实第一要义是发展,改革落实院系二级办学实体地位,逐步完善院系科研管理制度,科研设备和实验设备的管理制度,改革和促进院系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三是如何统筹兼顾,加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基层学术组织改革,转变机关工作模式,推进院系科学发展。刘志刚在座谈中勾画了我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阐述了学校有关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改革思路。他指出,近年来,学校在办学理念和顶层设计方面作了较多的探索,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将这些理念落实,推进学校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程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他寄望各单位负责人,要抓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个契机,广泛开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讨论和研究,着力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实现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跨越,保证学校“十一五”末建成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框架。
  3月31日和4月2日,围绕“加快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围绕体制创新、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新举措”两大主题,党委副书记高晚欣就我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团队建设、引进人才状况以及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现状等问题走访调研了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与船舶工程学院。两个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调研座谈,就学院人才引进情况与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就制定切实可行的引进人才战略,提高对高端人才的关注度,推动我校人才强校战略向纵深挺进等方面提出建议。
  4月7日,党委副书记高晚欣主持召开了各院 (系)党总支书记和副书记座谈会。座谈围绕加强院(系)领导班子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干部考核、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问题展开。各党总支书记和副书记在充分认同我校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就我校党政干部在选拔、培养、使用、交流及考核等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高晚欣在座谈中指出,多年来,学校党委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干部管理工作的新体制和新机制,高度重视院系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与能力的提升,收到良好成效,取得了宝贵经验。他希望各院(系)党总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继续深入探索管理干部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提高我校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水平。
  4月2日,围绕“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深化学生工作内涵”调研主题,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主持召开学风建设工作座谈会,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全体学生工作干部,结合年度学风建设重点,共同探讨如何深化学风建设工作内涵等问题。座谈中,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分别介绍了本院系学风建设基本情况、基本思路、基本经验,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会议强调,要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真正落实到学风建设工作中。
  4月8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主持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完善国防生培养模式研讨会”。魏潾在会上介绍了我校国防生培养工作调研组赴海军部队调研的基本情况,和部队领导对我校国防生的评价,并针对国防生的教学、训练、管理和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强调,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培养海军高端人才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长短线相结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科学系统地培养国防生综合素质”的原则,通过国防教育学院、海军选培办的共同努力,使培养工作实现科学化、模式化,不断提高我校国防生培养工作的水平。调研组成员就国防生党员发展、干部轮换、体能训练、军事课程改革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4月8日,围绕“完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调研主题,副校长毕志华到基建处开展专题调研,重点了解当前基建处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改善等有关工作情况。毕志华要求基建处结合工作实际,不回避矛盾,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绝不能让问题影响发展。与会人员围绕高校基建管理模式、基建信息化建设、基建采购非标合同管理、基建档案管理、电气施工管理、工程保修、监理单位管理和楼面裂缝分析及防治等问题踊跃发言。针对大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毕志华指出,基建处的综合管理和工程管理要不断更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着力创新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充实专业管理人员,积极与学校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实现管理创新,要将基本建设的发展与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长远目标紧密挂钩,为建立完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4月1日,围绕“以改革创新精神构建精英教育体系”调研主题,副校长杨德森主持召开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阶段性总结研讨会。校长刘志刚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话。各教学单位主管教学领导,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全体成员,教务处、研究生院、评估办公室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对各教学单位研究生、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设性的建议。会议要求各教学单位理清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思路,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修订工作,为构建精英教育体系,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4月5日,围绕"推进科技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高水平自主创新体系"调研主题,副校长夏桂华率领调研组来到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平台调研。材化学院通过各种平台的建设,已经形成了自己先进的技术,在产学研用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学院负责人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近几年学院科研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夏桂华指出,未来在科技发展创新等方面,要用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指导各项工作,推进我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4月8日,副校长夏桂华在理学院会议室主持召开学院科技工作座谈会。学院负责人汇报了学院“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及承担较大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介绍了“种子基金”实行三年来对理学院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所起到的“保留学术火种”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夏桂华强调,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校的科技工作要以学校总体科研指导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开拓各种渠道,把握各种机遇,对基础研究给予重点支持,理学院要以现有对俄科技项目为契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拓宽学校项目新的合作领域。
  4月2日,围绕“突出特色、打造体系,探索学科专业体系新思路”调研主题,副校长张文平主持召开了调研第一次座谈会,与船舶工程学院、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水声工程学院及核学院主要领导结合我校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就我校特色学科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新的建设思路等进行了座谈讨论。各学院院长分别就学校的学科建设情况作了发言,并形成了3点共识:一是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特色化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二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构建促进学科发展的机制是学科发展的基本要求。
  4月3日,围绕“完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调研主题,校长助理吴庆文到后勤集团开展专题调研,重点了解当前集团承担的物业管理服务和水电暖运行保障等有关工作情况。座谈围绕邮政中心、多媒体管理中心、启航活动中心、公房维修中心和环境安全运行中心在履行后勤服务合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设想充分交流了意见。会议明确,后勤集团的物业管理要不断更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着力创新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充实专业物业管理人员,研究和形成物业管理的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积极与学校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实现管理创新,争取用最小的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