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学生党员发展后的实践教育模式就是把实践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党员发展后的培养过程,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两大载体,结合学生党员的年级特点和成长需要,分重点分阶段进行实践教育,以突出党员培养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青年大学生群体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将这一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一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力推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大学生党员发展后的教育培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重入党前的培养教育、轻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导致学生入党前后表现的反差较大。虽然高校按照发展程序层层把关,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前进行严格考核,不降低要求,尤其是对学习成绩的要求很严格。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培训,在制度和时间上为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供了保障,但少数大学生一旦通过党课考试,就很少再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了,对党的相关政策缺乏及时了解,政治理论水平较低。特别是在党员发展后,部分学生党员没有了以前的积极性,他们认为入党后就万事大吉了,对自己不用严格要求了,往往是“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有的甚至不如普通同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党员的整体形象。
(二)#在学生党建中存在发展与实践教育相脱节的现象。尤其是忽视了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实践培养与教育,导致学生党员缺乏实践磨练,先进性不突出。党员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实践,让学生党员接受实践锻炼,打牢实践根底尤为重要。学生入党后,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是一个合格的、标准的党员,就一定能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现实中,由于缺乏锻炼机会,部分党员角色意识不强,对艰苦环境和繁重工作缺乏认识,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不足,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缺乏对集体利益、人民利益的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感欠缺。只有通过实践锻炼,学生才能自觉将个人形象与党组织的整体形象联系在一起,增强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和表率意识,使党性得到锻炼,先进性得到发展,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
(三)医学生的临床培养模式导致对医学生党员的后期教育管理出现松散,难度加大。医学生的后期培养有见习与实习环节,在见习、实习期间,由于见习、实习点分散,学校与各点相互距离远,学生分布广泛以及专升本、考研或求职的压力等,学校对医学生党员的后期教育管理较为松散、难度加大。在此情形下,自律性差的学生党员就迷失了自我,他们有的不服从见习、实习医院的管理,随便脱离岗位,对自身的责任感认识不清,对学校和实习医院布置的任务或通知不能很好的完成和传达,起不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医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实践教育模式。
二、医学生党员发展后的实践教育模式针对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特点,我们应尝试建立学生党员发展后的实践教育模式,并时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党员的年级特点,分阶段有重点的落实好以下几个实践环节:
(一)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在校期间,本着学生党员要为同学、班级、学校、社区、社会服务的理念,积极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创新内容,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
1、以班级为单位,在学生公寓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岗”。推进学生党建进公寓,把学生公寓作为学生党员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阵地,在学生公寓中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岗”很有必要。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党员负责自己班级的学生公寓,激励学生党员参与本班学生公寓建设,开展“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请你监督”活动。“学生党员责任岗”的设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党员先进性意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党员与同学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公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龙头作用。
2、以年级党支部为单位,在学生公寓设立“学生党员接待室”。为了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年级支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各年级学生宿舍区设立“学生党员接待室”很有必要。接待室的职责有两个,一是对各班的公寓“学生党员责任岗”进行管理和监督,二是接受同学咨询。接待室有学生党员轮流值班,可以配有必要的思想政治学习材料供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党员文摘》等。接待室值班党员一方面对各班学生党员责任岗的落实情况有所记录,另一方面与前来咨询的同学进行交流,及时向党组织反映同学的意见和要求。接待室在教育和管理学生党员、发展新党员方面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在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方面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3、以辅导员为单位,建立班级工作“学生党员助理辅导员”。学生党员助理辅导员在年级党支部教育和管理下以所在班级为单位协助辅导员工作。助理辅导员的职责是: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和事务性工作,在宿舍和班内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同学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对有关信息进行整理;加强日常管理,督促同学严格遵守学校有关学习和生活制度;发现并及时报告突发性事件。通过“学生党员助理辅导员制”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得到锻炼,提高学生党员的威信,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班级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4、以年级党支部为单位,在学校附近的街道社区设立“学生党员服务岗”。学生党员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和义诊健康咨询,开展“我是党员,有困难请找我”活动,这是利用所学回馈社会、增强党性、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这一岗位的设立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提供平台,为大学生党员增长才干、积累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提供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为培养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5、以学院党委或党总支为单位,举办学生党员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三下乡”活动,使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直接与群众接触,加深对中国国情认识,体察民情,增长才干。实践已充分证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党员与人民群众在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思想得到升华。此项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党员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大四、大五学生见习、实习期间,本着学生党员要为见习、实习点上的同学和见习、实习医院服务的理念,除了在学生公寓继续设立“学生党员责任岗”和“学生党员接待室”以外,我们应根据见习、实习学生的特点,以见习、实习医院为实践阵地,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
1、对学生党员委以重任。通过让学生党员担任见习、实习队长,完善见习、实习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学校对见习、实习学生一般采取双重管理:一方面是学校—教务处—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见习、实习队长—见习、实习学生;另一方面是见习、实习医院—医务科(科教科)—见习、实习队长—见习、实习学生,二者的交汇点就在见习、实习队长这一层面。因此,由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学生党员来担任见习、实习队长,就会在上传下达、具体执行、信息反馈等各个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辅导员要定期与见习、实习队长通过电话、网络等交流,了解见习、实习学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在见习、实习医院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执勤岗”,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佩戴身份标识等活动,增强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示范岗”成员由党员自我申请和支部民主推选相结合的方式选出,经公示后,佩戴统一印制的胸牌上岗,带头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为群众作示范,为和谐添力量”,同时接受科室老师和同学的监督,对于不合格的撤销示范岗资格。“党员执勤岗”由实习点的学生党员轮流执勤,喊响“我是党员,请你监督”的口号,主动热情为病人、为医院服务,形成“一岗一面旗,多岗带全局”的良好局面,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
(作者为临床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