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就业

并非寒冬学校四项新措助推大学生就业





  3月28日,我校在盘旋路校区体育馆举办了2009届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洽谈会,来自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宁夏、江苏等地的145余家用人单位、省内外6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了“双向选择”洽谈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寒冬下,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为了应对危机,兰州大学创新工作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工作重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出四大举措,给身处就业寒冬中的学子们带来温暖的春风。
“打包”推荐贫困毕业生以往双选会上,用人单位收到的都是一份份个人简历,而在今年的兰州大学春季双选会上,用人单位还收到了一份多达194人的集体简历。其中包括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自我鉴定和学院的推荐意见。
  “关心学生就业,承担社会责任,让优秀学生以感恩的心进入企业,与企业共同成长”是印在《兰州大学2009届毕业生就业扶助计划重点推荐学生材料》封面上的一句宣传语。这份集体简历源自我校出台的 “家庭经济困难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扶助计划,只要符合“家庭经济困难、零就业家庭”其中一个条件者就可报名。参加该计划的毕业生,学校通过专题座谈会、专项就业技巧指导、“简历门诊”和双选会专项推荐等方式,对他们的就业进行帮扶。
目前全校参加该计划的毕业生有194人。
  “职业规划课程”成必修课从2007年春季学期起,兰州大学面向全校大二年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该课程是我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所有学生在大学阶段都要接受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职业规划的基础理论。现阶段,该课程在师资培养、教学管理、课堂评估、教学考核、教材建设等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该课程的授课老师是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从事学生工作三年以上的专职学生工作人员。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专门成立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研室对课程进行全面管理。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学校将《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正式列为公共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体系,目前已发展为包括学生的自我认知、个人的职业规划、如何面试、简历撰写等内容的综合必修课程。我校是甘肃省的高校第一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校。学生在学校经过系统的 “就业教育”后,大都能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则由专业的职业生涯咨询机构来完成。
  启动“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计划”
  缺乏工作经验、所学专业单一、面试能力不足等问题,一直是影响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因素。
  经过多年探索,就业指导中心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于2008年春季学期正式启动了“兰州大学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计划”培训项目。
  在培训前期的准备阶段,通过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知识方面的需求,聘请在某一领域有深厚造诣、丰富职业经验的学者或专家担任授课老师,范围涵盖国企、公务员、教育学术、社会人士、民企及外企等各个行业,同学自由报名。而培训内容则由学生、老师和就业指导中心共同商讨决定,尽力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在培训过程中制定严格的考评体系。培训结束后,对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由兰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认证的结业证,为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在学生的考勤和结业考试成绩过关的基础上,根据成绩排名顺序,只给排名在前60%的学员发结业证书,对优秀学员进行奖励。受训学员能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培养职业品性素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做出方向性的选择。
  截至目前,兰州大学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计划现已开展创业教育、媒体新人、秘书学、人力资源管理、礼仪素养与形象塑造、有效沟通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公文写作等11个培训项目。项目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已有4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培训,2000多名学生获得证书。结合当前形势的变化,我校今后还计划开展公关知识类培训、法律知识类培训、公务员知识培训、办公软件培训等多个培训项目,继续探索,不断完善,让更多的同学从中受益。
  “方太模式”让学生迅速成长在总结过去几年学生就业实习实践活动经验基础上,兰大就业指导中心创新思路,开拓学生就业实习的新模式———“方太模式”。
  这种就业实习模式区别于传统的以了解国情为主的暑期社会实践和提高专业水平的专业课程实习,明确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就业环节。其操作办法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自行申报实习方案。经学校就业部门初步筛选后,通过的学生可以在校内自行招募成员,并通过简历筛选、面试等环节,确定参加实习的团队成员。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策划实习方案并联系企业,以一个“准员工”的身份体验企业生活,以此促进大学生对就业市场和意向行业的了解,同时将其收获反馈到自己的学业规划中,最终在真正就业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提高就业竞争力。实习费用则由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同承担。承担费用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提高实习质量。
  目前,已经成行5个团队共计25人左右。分别是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该公司为这种模式第一个成行的团队实习企业,因此在校内以“方太”命名这种实习模式)、内蒙古伊利集团等五家企业。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这样的实习对于增强学生对意向工作、行业的认识,提高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等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正如,每个人的简历是从大一开始就写起的一样,学生的就业工作也要从入学时就开始抓。”我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石兆俊说。他希望同学们要时刻关注学校的就业网,积极参加各种就业培训,满怀信心的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