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泪中所思随记———
圆明园文物被拍卖所感





  我懂你,虽然不多提及。深深的伤痕藏在心里,希望时间会使我们遗忘些许。可突然有一天,你我又重新对视,过眼云烟融为一种酸楚,泪千行。
  圆明园,一个梦幻的仙境,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此。这个圣洁与纯美的艺术芳园,这个被伏尔泰等诸多世界大师们赞誉的文化殿堂,与人类相别已过百年。公元1860年的那场浩劫,火光逼天,它美仑的生命,只剩下断壁残垣。先辈的怒啸在烈风中回荡,清月的孤影在废墟中惆怅。
  回到2009年2月25日,于当地时间20时左右,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在巴黎大王宫被佳士德拍卖行和皮埃尔·贝杰公司联合拍卖,每件起价90万欧元,竞拍的报价以100万欧元为单位递增。约3分钟后,鼠首以1400万欧元的天价被拍走,随后兔首也以同等高价被神秘人收入囊中。回想起自2009年1月18日,北京律师刘洋发起组成的67人“追索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诉讼律师志愿团”,到爱新觉罗家族后裔表示愿意充当原告,以及拍卖期间,爱国留学生在大王宫外散发他们自发撰写和印刷的一本小册子《失落的宫殿,我来自何处去往何方》,这一件件付出,中国人的努力仍历历在目。泪水仿佛已不能承载,更不知该泪洒何方?而之后事态的发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神秘竞标人”中国收藏家蔡铭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表示拒付款以示对非法拍卖中国文物的抗议。曲折拍卖过后又以这样戏剧化的结果开始,国际国内的评论或允或否,或赞或毁,一时间纷至沓来。世界的惊讶和茫然在此刻被定格,而就连我们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应答。
  中国人之所以很在乎,是因为兽首在中国人心里就是圆明园的一个缩影,而圆明园正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中国人民的敏感与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段历史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特有的情感。中国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挽回时代的悲哀,来补救时代的创伤。我们不能释怀的其实就是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以已经分批花费1亿多港币购回5件铜兽的事件为例证,它们的回归其实就是我们心灵的一次回归和慰藉。可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的数量据保守估计就超过1000万件,其中仅国家一、二级文物就有100余万件。目前在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其中英国的大英国博物馆仅历年滚动展出的就达2.3万件。这蔚为大观的珍宝是否都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即使可以,百年来,中国失去的宝贵土地是多少?中国失去的珍贵资源又是多少?还有中国人民失去的自由和幸福又应是多少?中国失去的是否都能用金钱去衡量!?我们既然愿意去清算,就应该彻底算清,事实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心疼,就意味着我们还在乎,我们拥有承认和面对的勇气。
  流失海外的国宝应该回归,我国政府也明确表示“我国有追索的权力,且不受限制”。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这个整体事件中思考的更深更广,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使得能够在以后的发展中做得更好。很多法国民众在拿到小册子之后感叹,如果没有这个小册子,他们恐怕永远也不知道法国侵略中国的历史真相。事实再一次证明,我们在处理整个近代史遗留问题时都缺少必要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这使得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缺少国际社会强有力的支持和认同,尤其以二战中日军侵华问题最为严重。再者,当我们在为失去的文物痛惜时,我们是否对现在还拥有的文化加倍珍惜?我们是否公正理性的看待、继承并发展我们的文化?猖獗的盗墓与文物走私,现代化发展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冲击等现象都急需我们作出坚定的回应。
  在这里,我们还要对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致以我们深深的敬意,他在《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写道“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他又天真的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洗清罪恶,把这些财富归还被劫掠的中国”。他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体现在《悲惨世界》中,更体现在这封对侵略者极尽讽刺和批判的书信中。就像被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称为“为澄清我们共同历史的片段作了贡献”的法国作家贝尔纳·布里泽说的那样,“作为一个法国国民,我觉得既伤心又羞耻。”“作为一个法国、欧盟以及世界公民,我同样感到遭到了抢劫”。那些曾经的和现在依然的强盗应该在上帝面前忏悔,因为你毁坏了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因为你破坏了世界和睦的兄弟之情!你们自以为的所谓漂亮的“事业”,实际上是太阳底下最见不得人的肮脏!历史一定会永远记住你们的罪过,而你们终将会为你们的行为付出代价!
  圆明园的故事可能还会继续,而太阳依旧会从东方升起。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给历史、给现在和将来一个满意的答案。中文系 郭超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