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骆驼祥子





  电影《骆驼祥子》取材于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影片开幕词中首先为片名作了清楚的交代,说明这里所要介绍的不是骆驼,而是人力车夫祥子,因为祥子曾经用三匹骆驼换了几十块钱,因而落下了“骆驼”这样一个外号。祥子是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整部影片是以祥子的生活遭遇作为描写的重点和结构中心,以二十世纪20年代末期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的。它叙述了人力车夫祥子的奋斗和堕落过程,真实地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吃人的旧社会,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老舍笔下的祥子来自农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骆驼祥子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后来,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去了他所有的积蓄,虎妞对他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身心都带来磨难。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了城市的垃圾。
  围绕着样子的生活经历,作品还写了一些别的人物和当时社会的畸形面貌,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黑暗社会的人间图画。车厂主人刘四对车夫的残忍霸道,曹先生所受到的政治迫害,小福子因生活所迫而一步步走向毁灭,小马祖孙等人力车夫的凄凉光景,大杂院、“白房子”等处的悲惨景象等等,都有力地衬托出了祥子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气氛和批判意义。作品通过对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出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百态,刻画出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孔,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
  影片围绕着祥子买车所经历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将笔触伸向广阔的城市贫民生活领域,通过祥子与兵匪、与侦探、与车厂主、与虎妞、与同行等各个方面关系,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恐怖黑暗的社会生活图景,从社会、心理、文化等层面展示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至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剧一生,反映了城市畸形文明病及愚昧文化给人性带来肉体、精神上双重伤害,凝聚了作者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艺术思考和批判性的审视。
  整部影片语言生动,斯琴高娃等实力派演员将角色演绎的惟妙惟肖,刻画出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同时作品中大量运用方言、土话对老北京风土人情做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所以听起来亲切自然。《骆驼祥子》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坛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确实值得每个人品一品!07级中文系本:刘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