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针锋相对话创业


大学生有创业优势吗?
●正方观点:
“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我个人认为年轻就是最大的优势。因为年轻,所以可以有更多尝试的机会,即使摔倒了还可以爬起来重新再来。所以,创业要趁早!”
“不管创业成功与否,大学生‘不知其可否而为之’,这本身就是一种气魄。”
“自信心强、富有激情,这种拼劲和闯劲是大学生的专利。”
●反方观点:
“除了鲁莽就是草率,没啥优势。”
“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在商业交往的过程中,社会上普遍对年轻的大学生持一种不信任的态度,这是带有偏见和不公平的创业环境。”
“大学生思想单纯,容易把创业想像成为一个简单的过程。但社会复杂、江湖险恶、创业艰辛,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相应的承受能力,容易放弃。”
●点评:因人而异,扬长避短。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这个群体自身的优势或劣势。具体到每个创业的个人,其实际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需要每个人对自己保持清醒的认识。在谈到怎样的大学生具有创业优势时,“创业家园”网站的指导专家陈缨表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理财能力和执行能力,同时,性格开朗、沟通能力强的人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还有专家表示,不同的行业对创业者的要求不同,大学生创业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有选择地在高新技术、创意设计、文化传播等新兴行业寻找创业的突破口。
你是否会选择创业?
●正方观点:
  “我愿意创业,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自己的未来完全由自己做主”。
  “如果有机会,尝试一下未尝不可,说不定可以闯出一条康庄大道来。即使失败,那也是一种成长和收获。”
  “这是我正在考虑的问题。虽然父母对此还有些顾虑,但我身边的朋友都非常支持我的想法,我的创业团队也在组建当中。万事俱备,待到毕业时,我便可放手去做了!”
  “目前来说应该还不是我的首选。我想先工作几年,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等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会考虑。”
●反方观点:
  “从来没有考虑过。我还是比较倾向稳定的生活,当公务员或老师是我的首选。”
  “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不适合。”
  “曾经想过,但是觉得困难重重,首先创业的启动资金就很难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还会源源不断,想想觉得自己坚持不下来,所以就放弃了。”
  ●点评:注重积累,谨慎决断。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固定答案。我校89届校友、安家传媒机构董事长刘文斌就表示,“创业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在没有任何阅历和经验的情况下去创业,成功的机会非常小,但是也要因人制宜,并不是所有人都不适合创业”。他建议同学们要慎重考虑,“先就业后创业”是一条积累经验的途径。创业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在做出决定前,大学生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量,切忌草率鲁莽地做出决定。毕竟,我们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现在是创业的好时机吗?
●正方观点:
  “这次金融危机将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发展契机,如果选择在这个时候创业,随着形势而动,抓住有利时机,会为将来的发展赢得先机。”
  “在形势不甚明朗的时候,谁能够在迷雾中辨清方向,找准立足点,就有可能在创业的道路上占领制高点。”
  “选时不如撞日,如果想要等到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才出手,那就会错失很多创业良机。”
  “很多看似不是机会的机会往往最能造就成功的创业者,伴随危机而来的除了挑战更有机遇。如果看准机会,那就应当该出手时就出手。”●反方观点:
  “金融危机对许多行业都造成了影响。包括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在内,众公司纷纷裁员,缩减生产规模。大学生选择在此时创业,不仅要弥补主观上的缺陷和不足,还要面对动荡的大环境。”
  “公司裁员的裁员,降薪的降薪,购买力都不行啦,选择这个时机创业,实在不明智。”
  ●点评:机遇挑战并存,政策优势明显。不可否认,金融危机对很多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这种冲击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是一把双韧剑,它的正面作用不容忽视。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就表示:“现在的大学生刚毕业就‘有幸’遇到60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他们在这场危机中所能学到的,将是前所未有的经验和应对策略。今后经济一旦回暖,现在的这些大学生必定是创业者中走得最稳健的一代。”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行业,就业成本相对缩小,如果能够“趁虚而入”,从中找到突破口,大胆地实践自己的创业思路,说不定能开拓一方天地,获得成功。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人。只要具备创业的能力和条件,有创业的决心和勇气,放手一搏又何妨?
  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前形势下选择创业,在政策上的优势是明显的。从国家、高校到各地方政府,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在税收、贷款等方面为大学生就业大开方便之门,大学生创业者不妨乘着这股政策的春风,占稳先机。 (整理/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