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校之力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
●本报讯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完善服务举措,举全校之力服务毕业生就业。
强化就业工作例会
每周通报摸底数据
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近期,已先后两次召开全校就业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就业形式,明确就业工作任务,落实就业工作责任,研讨促进就业办法。学校提出明确要求,全校就业工作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每周均要通报摸底数据等相关情况。
记者了解到,每个学院均设有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同时,重点加强全员化力度,动员导师、教师、校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并将就业服务与指导作为辅导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鼓励引导基层就业
不断完善服务保障
学校鼓励广大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面向西部、基层就业,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宣传、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
学校成立了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注重引导毕业生就业、考研、留学、创业合理分流,尤其鼓励自主创业和到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就业,不断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学校同时完善了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
加大市场建设力度
扎实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注重提升质量。做好引导、全员参与,及时掌握毕业生情况,把各项就业指导、帮扶措施落到实处。扩大就业指导个性化领域,丰富“一对一”指导内容。建立和完善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职业发展与就业讲座体系、就业座谈与咨询体系、学生组织与活动体系和就业调查与研究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职业发展及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继续实施 “以行业市场为依托,区域市场为重点,校园市场为主体,社会公共市场和网络市场为平台,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大基地、大市场”市场战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强化专业定位,开展以专业为基础的市场分析,确定目标市场,挖掘潜在市场,找准市场定位。特别针对新专业、困难专业进行重点攻关,力求有所突破。
关注经济困难学生
建立就业扶助基金
学校注重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系统建设,对经济、心理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重点指导、推荐和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着重做好“零就业家庭”的就业保障措施。
学校建立了就业扶助基金,每年5万元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求职。同时与民间私募慈善基金合作,对我校09届100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资助,每人4000元现金,1000元培训费。(翁婧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