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冯村现象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通讯员 耿松青 陆岚 丁明磊)3月15日,我校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冯村现象高层研讨会”。校长饶子和出席并代表主办方致辞。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政策研究室、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中宣部、北京市政府等国家部委和研究单位的官员、专家、学者近4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我校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秉镰教授主持。
与会者对我校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教授和刘秉镰教授等承担的“985”人文社科重大立项课题“都市化与三农问题研究”第一阶段研究成果 “冯村之路——中国郊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成功范例”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会议围绕“中国郊区城市化”这个困扰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探讨中国农村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实现城市化的创新理论、思路和做法等重大战略问题。
饶子和指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的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是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的判断。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除农村发展难题,今天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就冯村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实现了一个京郊落后农村转变为新的城乡格局,我们期待着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
“冯村之路——中国郊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成功范例”是我校承担的“985”人文社科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引起中央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赞誉。回良玉副总理曾专门对研究成果作出重要批示,与会领导和专家也高度评价了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该研究成果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郊区城市化道路,特别是如何实现平稳过渡与有序对接、城市化发展中的成果共享以及破解“三农”难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尹成杰认为,南开大学的这项研究取得了震撼性的影响。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冯村现象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导向,对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格局的进程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研讨会受到中央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第2、第7频道等近20家媒体报道了本次会议。新浪网对会议进行了全程直播。
研讨会的成功举办,确立了南开大学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出台、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战略思想酝酿,提供服务和支持的重要地位。背景资料冯村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的一个自然村,现为永定镇第一大行政村。处于北京长安街延长线的西端点,距天安门23公里。地域面积5平方公里,土地252亩,山场1237亩,村域发展用地1009亩,居住人口1.5万人,村民3400人,其中农民1563人。
在北京推进郊区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冯村自1993年以来,通过结构调整、旧村改造和集体改制,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历经15年的发展,基本完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完成了产业的三次升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7年冯村总资产100多亿元,经济总收入完成15.2亿元,实现利润5953万元,税收2768万元,人均劳动所得2.51万元。跨入北京乃至全国农村先进行列,成为门头沟首富村、京郊百强村,号称“京西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