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延东一行听取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和CERNET2情况的汇报 摄影/郭海军
本报讯 (记者 崔凯 周襄楠)4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我校视察指导工作。
在主楼接待厅,刘延东听取了学校工作汇报。校长顾秉林以《坚定信念、不辱使命,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为题,从历史使命、国家战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百年清华、跻身一流三个方面,就我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各项事业发展的情况作了汇报。
听取汇报后,刘延东发表了重要讲话。她指出,清华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近百年来,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清华人都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广大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高水平大学。现在,清华大学各方面都呈现蓬勃发展的活力,很多方面都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一些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著名大学水平,令人非常鼓舞和振奋。
刘延东指出,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正在加快向世界强国迈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要靠教育、靠人才,教育战线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胡锦涛总书记去年5月 3日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代表,党、国家和人民对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给予了深切的期望。希望清华大学抓住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难得的机遇,切实承担起历史使命,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为主的原则,全面加快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刘延东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做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她希望清华大学以建校100周年为契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科学地把握发展过程中的四种关系:一是要科学地把握世界眼光和中国特色的关系,既要深入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一般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又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努力做到“一般”和“特色”的有机结合;二是要科学地把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要把握好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关系,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实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两协调、两促进”;三是要科学地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继承优良传统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四是要科学地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以改革促发展、以稳定保发展,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现实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刘延东向清华师生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抓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个环节,把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二是要充分发挥综合学科的优势,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要强化基础研究,瞄准学科前沿,并充分发挥优势学科、交叉学科的特色,不断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并不断完善科研体制机制,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要放宽视野,用更大的精力、更实的措施,汇集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教师,培养更多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建设更多的勇攀高峰的教学科研团队。四是要发扬百年优良传统,培育一流的大学文化。清华在近百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 “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清华文化的核心,是清华人的精神财富,要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
刘延东对我校正在开展的深入(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