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受学校党委常委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二○○七年校党委的主要工作一年来,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意义深远,深入人心。校党委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校党字〔2007〕32号),印发了有关学习材料,邀请省社科联专家为师生作了学习辅导报告,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要求处级干部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今年要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继续深入学习贯彻。
(二)干部换届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干部考核管理,对全校中层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进行了全面的届末考核;制定了干部监督管理的规定,增强了干部的组织纪律性。认真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做好干部换届工作。按照“大部分留任,少部分转岗或提拔”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注重发扬民主,采取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个人申报、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校党委常委会研究等程序,平稳顺利地完成了干部换届工作,选拔了一批优秀干部,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
(三)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成效显著。1个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5人分别被授予 “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师德标兵”、“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岛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明显。涌现出校男子篮球队,全国三好学生、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管晓薇,援非志愿者刘斌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向上。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0项;山东省特等奖6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6项。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在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显著。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4项。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研究生96.5%、普通本科生86.2%、专升本(高职本)72.7%、专科生68.5%。
(四)和谐校园建设稳步推进和谐人生、和谐境界的理念逐步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和谐校园建设逐步深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山东咨询等媒体对我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受到了社会的好评。班子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员工团结进取、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注重关心教职工利益。认真做好教职工子女入学、接送等工作,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成立了群众意见处理答复委员会、民主管理监督委员会,研究处理师生员工关注的热点问题。认真接待来信来访,努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努力做好工资套改和兑现工作,增加教职工收入,在职教职工平均每月增加471元,离退休人员平均每月增加511元;教职工人均年收入由2005年的3.44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5.16万元,平均增长50%。
(五)学校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一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通过评估,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理清了办学思路;加大了经费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强化了教学管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取得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新增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山东省品牌专业、2个山东省特色专业,3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二是科研工作又上新台阶。2007年实现科技立项583项,计划与合同经费15095万元。其中纵向科研项目121项,计划经费5592.97万元,同比增长326.9%;横向科研项目462项,合同经费9502.43万元;呈现出横向项目基本平稳,纵向项目快速增长的趋势。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全年教师共发表论文2104篇,其中核心期刊735篇;出版著作80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132项,增长127.6%,获省社科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泰山学者”岗位由5个增加到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2个增加到5个。接收高校毕业生159人,其中博士52人,硕士107人,进一步充实了学校师资队伍。
四是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采矿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实现了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教育部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实验室)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科技厅、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
五是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务。选举产生了一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认真做好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统战工作成绩得到上级肯定。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承办了数次国际学术会议,继续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增进与港台高校的交流互访,密切了与国(境)外高校的学术合作关系。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图书馆藏条件显著改善,利用率得到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后勤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园由省级大学科技园区上升为国家级孵化园区,进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和校园综合治理,“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推进;校园基本建设规范有序,工程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探索节能新方法、新思路,水电暖管理得到加强。(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