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首医人的理想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大学
■党委宣传部


  首都医科大学已经走过了四十八个春秋,经历了曲折而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展迅速,顺利完成了 “九五”和“十五”规划的主要目标,现已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医科大学之一。走过2006年“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2007年,首医人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迈进:深入推进落实《首都医科大学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与时俱进,自主创新,求真务实,和谐发展,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
  首 医 人 智 慧 的 结晶———首都医科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如何在新世纪实现新发展 把宏伟目标变成美好现实,是校党委和全体师生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此,2002年底,校党委研究决定启动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深入分析社会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结合学校改革建设发展实际的基础上,2004年5月形成了较完整的《首都医科大学发展规划体系 (2004-2020年)》(讨论稿)。2004年7月和2005年6月,学校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第七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七次党代会分别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首都医科大学发展规划体系》和《首都医科大学建设发展规划管理规定》,一幅描绘首医人理想蓝图的精美画卷展现在首医人面前!
  规划体系由一个总体规划与七个具体规划组成,总体规划即《首都医科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包括发展战略环境、发展状态分析、发展战略构想、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战略核心、发展战略重点、战略推进策略、战略保障措施等八项内容;七个具体规划分别是学科、教育、人才、专业、文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校园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涵盖了学校发展的重要领域,包括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建设的目标与内容、实施途径与保障措施等内容。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尤其是《首都医科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实现,各学院又制定了学科发展规划,成为学校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体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思想,体现了发展第一的思想、志在一流的意志、人才强校的理念、教科并重的意识、强化服务的原则、重视文化的精神、和谐合作的要求,是全校师生智慧的结晶,表达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
  首医人的理想———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学校的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即从2004年到2020年,经过16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首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形成学科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育规模适度、培养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社会影响大,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办学优势,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和特色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开发基地、临床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服务基地、卫生政策研究与咨询基地。学校目前处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到2010年完成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首都重点研究教学型医学多科性大学。
  学校制定了两个阶段,三步走的发展步骤。两个阶段是:第一个阶段,从2004年到2010年,为平台搭建阶段;第二个阶段,从2011年到2020年,为跨越发展阶段。三步走是:第一步,2004年-2010年,坚持改革建设发展的原则,以学校建设目标的需要确定平台搭建范围,用6年的时间,完成学校调整、改革、建设的任务,形成相对合理的学科与学科组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规模、学科与教师队伍、学科与教育发展条件、校区与校园规划建设、学校管理结构与机制、校园文化氛围,完成教学研究性大学的转变,为下一步的发展搭建一个基础平台。第二步,2011年-2015年,实现教育、管理、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的一流。保持临床学科领先地位并大力提高临床学科的学术水平,实现生物医学基础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药学学科、公共卫生学科、卫生管理学科等学科的冲击性发展;推动护理学科、医学社会与人文学科和生物理学学科等学科形成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推动国内、国际的交流。第三步,2016年-2020年,继续保持第二步已取得的成绩,大幅度提高各学科学术水平,形成一定数量的一流的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形成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机制,学校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
  首医人的心声———为理想而努力奋斗蓝图鼓舞人心,前途光辉灿烂。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关键在落实,为此,学校在确定发展战略目标的同时,还确定了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思路、战略核心、战略重点、战略推进策略和战略保障措施。
  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关系学校的发展与生存,关系首医人的共同利益,目前,全体首医人正秉承着“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发扬首医精神,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为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大学的美好理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