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康熙
作为《康熙王朝》中的主角,康熙的一生贯穿了剧作的始终。从登上帝位到去世,在漫长的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康熙叱咤风云,表现出了政治家的恢宏气度和军事家的卓越才能,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浓彩重抹的一笔,堪称千古一帝。
少年康熙亲政后不久,就赢得了与鳌拜斗争的胜利,初露锋芒,让那些元老大臣们不敢小觑。他毅然撤除三藩,平定吴三桂叛乱,铲除了国家的“毒瘤”。坚决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两次亲征,平定葛尔丹叛乱,保持了国家的稳定。签订中俄 《尼布楚条约》,维持了边境的边界和平。坚韧不拔,知难而进,不屈不挠,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大清出现了盛世局面。作为一国之君,康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毕竟也是有限的。要完成大业,必须依靠人才。康熙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他不拘一格启用人才。伍次友坚决不做官,然康熙还是极力挽留。姚启圣,这个顺治帝下过圣旨,永不再用的人,康熙为了重用他,将顺治帝的圣旨找出来,当众烧毁,并告诫众臣,永不再提此事,如谁提及,斩。施琅是一个降将。李光地也是在再三的劝解下才做了官。正是依靠这些良将忠臣,康熙才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还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他重用汉人。作为满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康熙知道没有汉人的支持,这种政权是无法维持长久的。所以,他设法赢得汉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有意让皇子、皇女和汉人通婚,有意让容妃省亲时和汉人加强沟通。所有这些都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
应该说,康熙是一个好皇帝,他也是孝庄的好孙子。然而他却不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父子反目、父女成仇、夫妻决裂,这是康熙心中永远的痛。太子被废下狱,长子被抄家,权力的欲望淹没了亲情、扭曲了人性,结果太让人触目惊心了。康熙在无奈之下不得不答应葛尔丹对爱女蓝齐儿的求婚,而以后又不得不把葛尔丹消灭掉,蓝齐儿成了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无论作出怎样的解释,她对父亲的怨恨当在情理之中。容妃,康熙的爱妻,由于几次冒犯了皇帝的尊严,便被无情地打入了宗人府,在屈辱中含恨死去。
作为封建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康熙,至高无上的权力才是他心目中唯一的砝码,其他任何一切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核心。当前面有障碍危及到自己的权力和尊严的时候,无论是什么,他都要设法铲除或逾越。当他在成就了伟业,享受殊荣的时候,夜影青灯,心中的那份凄苦也是可想而知的。也许,世事就是这样,没有尽善尽美的吧。
可敬!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