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中共北京邮电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 为把北邮建设成为信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全国重点大学而奋斗》(节选)(2001年12月18日)


  第二部分 “十五”期间学校的发展思路与目标二、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学科领域,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办学层次,真正形成以信息科技为特色,以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相结合的学科体系,把北邮建成信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十五”计划执行期内,要以优秀的建设成绩通过“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和研究生院的试办验收,努力搞好“211工程”(第二期)建设,为实现学校总体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目标———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继续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抓大事、议大事、决大事;坚持德育首位,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人才培养方面在注重质量提高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日校扩招的重点在研究生,逐步达到年招收博士生400人,硕士生1,700人(不含专业学位硕士),本科生3,500人,外国留学生210人(含语言生);使“十五”末在校生达到20,000人左右的规模。成人教育也要积极扩招,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逐年扩大在职培训的规模,不断满足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注重对创新精神和实践环节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明显提高。
  ———队伍建设方面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努力抓好领导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及校办企业、后勤职工队伍建设。尤其要建设好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梯队培养的教师专家队伍,在采取措施稳定现有骨干教师队伍的同时,力争“十五”末在校博士生导师、专职科研人员和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人数有大幅度增加,使当量生师比和教师学历水平达到或超过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学科建设方面构筑以信息科技为特色,以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相结合的、适应世界信息科技发展和我国信息产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理的学科结构布局,在保持和发扬现有工科优势的同时,扶持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继续加强管理学科和基础学科,拓展人文学科,创设能够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级信息人才所需要的学科环境,力争“十五”期间国家重点学科和研究生学科(专业)点有明显增加。
  ———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方面建立良好的科学研究基地,提高信息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十五”期间争取到更多的国家项目、北京市及其它部委项目,争取年均科研经费比“九五”有明显增加。在理论研究方面,文理并重,力争每年被国际检索机构收录论文在国内排名有明显提高。建成以“教育部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
  ———校办产业及后勤改革方面逐步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运行模式;优化集团资本结构,实现学校资产的保值增值;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积极推进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通过资金募集、资本运作、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科研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扶持学校重点基础研究、可转化项目。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加快后勤改革,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
  ———基本建设及教育设施建设方面按照北京市的统一规划,积极推进新校区的建设,力争“十五”末新校区建设有阶段性成果;在校园网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建成高速、顺畅、可靠的先进网络平台,为网上教学和办公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快速便捷的优质服务;图书馆要在通信与计算机领域全方位提供全国一流的信息资源服务,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数字化、信息化;加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提供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继承和弘扬“团结、勤奋、严谨、创新”的校训;积极倡导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制定并落实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2001-2005)》,重点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推动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