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求是杯”2008年北京理工大学十大新闻亲爱的读者,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相信您对2008年我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新成就一定感慨良多,让我们一起回顾走过的一年,共同选出2008年我校十大新闻。请投上您宝贵的一票!


  候选条目(按时间顺序排列)1、毛二可院士当选2007年“首都十大教育人物”
  1月31日,2007年“首都十大教育新闻”、“首都十大教育人物”揭晓。我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喜获“首都十大教育人物”殊荣。该评选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教育新闻中心、北京日报等单位联合开展,共有30余万市民参与活动,通过网络和邮寄投票评选出所关注的教育事件和人物。
  2、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优异成绩通过2008年科技部组织的现场评估3月2日,我校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了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组进行的实验室运行评估。专家一致认为,实验室总体定位准确,在新型含能材料设计理论及改性等方面取得了有重要影响的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某些成果填补了我国武器装备和弹药的空白,对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3、德育答辩工作取得新进展为进一步推广德育答辩工作理念,教育和引导一年级学生认真思考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学校于3月11日—4月2日在2007级学生中全面开展了德育答辩论文开题工作。3周内,共举办104场德育答辩论文开题会,3000余名学生相继完成了德育答辩论文开题。此项工作得到了校、处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先后有6位校领导,几十位部处和学院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了开题会,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受益。
  4、我校顺利完成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复查3月27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检查组一行12人对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复查。经过听取报告、开座谈会、实地考察,检查组认为,学校从2004年获得“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称号以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一方面,学校按照中央要求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针对2004年检查提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各方面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一些工作走在北京高校前列,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建设。
  5、王涌天教授当选为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4月20日,经严格评审,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公布了今年新当选的72名会士(FellowoftheSPIE),我校王涌天教授因其在光学设计、光学仪器设备、图像处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方面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其中一员。
  6、学校获得“首都五一劳动奖状”
  五一前夕,我校荣获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首都五一劳动奖状”。我校注重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坚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线,以“提高组织执行力”为重点,以扎实工作平台为载体,全面履行工会职能,维护职工权益,凸显人文关怀,推动研究型大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7、我校开展第十五次教育思想大讨论5月6日至7月10日,学校开展了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主题的第十五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胡海岩校长做了动员报告和总结。广大师生围绕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质量、导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了共识,调整出台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推进了工作。
  8、5·12大地震后,我校广大师生员工在第一时间以各种方式表达爱心5·12大地震后,我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一方面,在第一时间组织了献爱心活动,并向全校党支部和党员转发了中组部《关于做好部分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广大师生员工、离退休干部、党员纷纷募捐,交纳“特殊党费”,共捐款264万元。学校还组织近1400余名学生做献血志愿者,近300名奥运、残奥志愿者参与了抗震救灾行动,组织了对都江堰市聚源中学的定点帮扶活动,挑选100个团支部与灾区学生进行了“彩虹一加一”结对子帮扶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先后两次向来自地震灾区的232名学生发放资助款合计23.88万元。同时,中国烟草总公司定向资助268万元,为288名学生发放1000-50000元数额不等的资助款,极大地缓解了家庭受灾学生的经济困难。我校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与社会工作系志愿者团队参与了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工作,于10月12日获颁国际莫妮卡人道主义奖。
  9、学校圆满完成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5月30日,学校召开学术委员会换届会议,成立第八届学术委员会。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人选是根据我校一级学科分布,在各学院民主推荐和遴选基础上,经校党委批准而产生的,在结构上进一步体现了我校“理工并重、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
  10、唐南军助学慈善基金会成立6月19日,“唐南军助学慈善基金会”成立暨协议签订仪式在我校举行。唐南军基金会由我校84级校友、新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南军先生捐赠设立。唐南军助学慈善基金每年出资100万元作为唐南军奖学金,有效期共10年。唐南军奖学金每年奖励人数为200名。奖励对象为我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优秀学生,以低年级本科生为主。
  11、学校召开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同时成立了校青年科学技术协会6月30日,学校科学技术协会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新的《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和第四届科协委员会委员名单,并选举产生了由23人组成的校科协第四届委员会常委会。大会还同时成立了校青年科学技术协会。
  12、我校新增两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月2日,在2008年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终审评议会上,我校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被评定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至此,我校已有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13、我校两项成果荣获2006—2007年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7月初,2006—2007年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揭晓,我校申报的项目《切实发挥榜样作用,增强党的建设和师德建设的实效性———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影响深远》荣获优秀成果一等奖,《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创新成果:“党群零距离”工程》荣获优秀成果三等奖。《切实发挥榜样作用,增强党的建设和师德建设的实效性———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影响深远》项目总结了我校开展“向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的主要做法、经验、体会和反响;《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创新成果:“党群零距离”工程》项目阐述了我校“党群零距离”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14、我校基础教育学院成立7月17日,我校召开了基础教育学院成立暨基础教育座谈会。会上,胡海岩校长宣布了校党委关于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中共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委员会和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的决定,并任命周立伟院士为名誉院长,李和章为院长,王悦音为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郭大成书记和胡海岩校长为基础教育学院揭牌。
  15、我校外电源工程顺利验收并投入使用7月18日,我校奥运场馆及校园双路供电改造专项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建成,不仅满足了我校体育馆作为奥运场馆的供电要求,而且满足了学校“十一五”发展建设规划和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的供电需求,实现了学校三地、四路外电源供电,使学校的电力供应不足问题得到彻底改善,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6、我校高质量完成奥运会、残奥会承办任务,获得多项荣誉;习近平等领导来体育馆考察工作、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等贵宾来校观赛8月8日至9月20日,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单位的配合和支持下,学校高质量完成了奥运会排球比赛和残奥会盲人门球比赛。8月29日,习近平等领导来体育馆考察盲人门球筹办工作。9月7日,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来场馆观看了盲人门球比赛。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体育馆接待了国家元首级贵宾10余位、国家体育部长40余人次、国际奥委会残奥会官员100余人次、其他贵宾客人1126余人次。
  为了迎接奥运,我校各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综合治理工作包括道路改造、楼宇粉饰、设立校园道路二级导向标识、安装楼宇标识牌、危旧拆除、园林绿化、校门改造、商铺整顿、规范养犬、交通治理等;志愿服务工作范围包括奥运会排球、篮球、棒球,以及残奥会盲人门球比赛,接待了来自江苏、吉林、青海等京外、境外地区的351名志愿者,承担了海淀区7个站点11760人次的城市志愿者服务工作和400人的校内安保志愿者的招募工作;科技服务工作包括参与承担了奥运安保装备研制、奥运纯电动车辆研发、奥运开闭幕式文化创意技术、科技奥运管理机制等14项科技奥运攻关项目。
  学校荣获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称号,由中共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等颁发的“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总务后勤部、基建处、居民管理委员会、发展规划处、保密部(处)荣获“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张舰月等10人获“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孙伟平等37名同学获“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奥运纯电动大客车运行与技术保障项目组、北京奥运会科技安保及文化创意项目组两个研发团队获得“科技奥运先进集体”称号,林程获国务院颁发的“奥运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孙逢春、赵家玉、朱东华获得“科技奥运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7、我校首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通过结题验收9月2日,教育部科技司在我校组织专家对教育部2004年创新团队“爆炸毁伤理论与技术”进行了结题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黄风雷教授所作的工作报告。与会专家同意该团队通过结题验收,并对团队在资助期内超额完成任务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团队目前已经在国内高效毁伤混合炸药理论与技术、爆炸毁伤机理与终点效应、新概念毁伤理论与技术等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
  18、我校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被批准建立为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9月12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有关工作会议上,我校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被正式批准建立为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这是我校近年来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上的一大突破。
  19、我校MBA跻身“中国最具影响力MBA”十强9月16日,《世界经理人》集团和《首席执行官》杂志联合主办的“2008年世界企业家高峰会”在北京王府井君悦大酒店举行,会上隆重发布了“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我校管理与经济学院MBA排名第九。
  20、我校成功举行学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学生军训为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树立良好学风校风,我校告别了长达20年的“大一暑期军训”模式,开始了“新生入校军训”模式,在新老模式交替的2008年开展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学生军训。07、08级本科生共6168人,分为62个连队,由160余名教师、研究生带队参加了为期14天的军训。军训中,成立党支部和加强校风建设衔接,并组织军训学生做文明观众拉拉队。通过努力,圆满完成了两个年级的军训任务,实现了加强学生教育和学生工作干部培养的双丰收。
  21、我校学生在多项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9月28日至10月5日,代表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最高水平的赛事———国际计算机博弈锦标赛在北京举办。我校被评为第13届国际计算机博弈锦标赛最优组织奖,来自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的18名学生组成的5个竞赛队获得六子棋国际亚军、日本将棋国际亚军、幻影围棋国际亚军、苏拉卡拉尔棋国际亚军、幻影围棋国际季军、中国象棋队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10月初举行的2008“IBM杯”中国大学生SOA流程建模大赛中,由金福生老师指导的池建超、徐静、许颖3位本科生组成的“Together”团队获得该大赛的大中华区优胜奖。
  10月9日,我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派出的“基于UP-NETARM2410及QT技术的智能点菜系统”、“基于UP-NETARM2410-S数字语音识别系统”、“基于UP-NETARM2410-S数字语音识别系统”3个作品在第四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中表现出色,均获得全国三等奖。
  10月19日,第二十八届Honda节能竞技大赛在日本茂木双环赛道举行,我校捷豹车队以2007年第一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冠军的身份受邀代表中国首次在日本参赛,在400多支队伍里,取得了挑战组小组第四的佳绩。
  11月21日,我校杨超等7位同学组成的项目小组的作品《北力煤矿监测仪设备公司创业计划书》,在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勇夺金奖。
  22、邓兵荣获首届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月初,我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陶然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邓兵获首届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论文题目为《分数阶Fourier变换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每年评选50篇,旨在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
  23、5号教学楼竣工并交付使用,学校办公资源进行大规模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办公资源紧张的局面10月8日,我校“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5号教学楼正式交付使用。该楼2006年11月9日开工建设,建筑面积27953m2,总投资1亿元,主要以实验室为主,有化工、机电、生命学院、理学院等相关实验及办公用房,将承担大量的国家重点试验项目和研究课题。5号教学楼的建成,极大改善了我校教学科研条件和环境。2008年7月23日完工,8月23日通过竣工验收。
  24、我校与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签订共同建立孔子学院协议10月9日,我校与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签订了《北京理工大学与拉各斯大学关于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根据协议,两校将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共同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建立孔子学院。这是我校首次与国外大学签订协议共同建立孔子学院,不仅对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中非联系有深远意义,对提高我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加强与非洲一流院校的区域性合作也有积极作用。
  25、“走向世界———澳大利亚大学月”,“走向世界———美国文化月”分别在良乡校区举行10月10日,“走向世界———澳大利亚大学月”开幕式在良乡校区举行。该活动是“走向世界”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始,是首次在校内举办的以学生国际化为题材的系列活动,是学校国际化进程中的一部分。11月25日,“走向世界———美国文化月”在良乡校区举行,通过以“美国文化”为主题的演讲、电影、CoffeeHouse、BIT-ELIC外教图书馆建设和圣诞之夜系列活动,展示美国文化。此活动调动了我校外籍教师的积极性,并邀请了使馆和英语协会的官员参加,为繁荣校园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26、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举行10月28日,我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在良乡校区顺利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学校高度重视,由校工会主办,教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等单位协办。各学院共推荐54名优秀选手参加了决赛。决赛项目有师德论文、教学基本功、板书3大项,最终有11人荣获教学一等奖、11人荣获师德论文一等奖、5人荣获粉笔板书一等奖。
  27、我校圆满完成中层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为了加快学校“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促进学校发展,10月28日至12月26日,学校党委进行了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工作。本次换届工作进一步体现了选人用人的民主,加大了换岗交流的力度,优化了中层领导班子配备,进一步推进了我校干部聘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提高了干部聘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集中体现了坚持党委领导,坚持发扬民主,坚持全程监督,坚持加强基层,坚持加大交流,坚持选用党外干部等特点。最突出特点是:扩大了选人用人的视野,面向校内外广纳群贤,对17个学院院长采取了公开选拔的方式,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踊跃报名,共有78人报名参加院长选拔。
  28、50名本科生喜获2008年度“曾宪梓优秀大学生奖励计划”资助11月6日,曾宪梓教育基金会第三期“优秀大学生资助奖励计划”2008年度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校李和章副校长和14名获奖学生代表参加了颁奖仪式。2008年度,我校共有50名本科生获得“曾宪梓优秀大学生奖励计划”的资助,每人奖励金额为3600元。
  29、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图灵奖获得者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并做客“聆听智慧”名家论坛11月11日,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JamesMirrlees)爵士和1986年图灵奖(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得主约翰·E·霍普克洛夫特(JohnE.Hopcroft)访问我校,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并做客“聆听智慧”名家论坛。
  30、北京理工爱国者大学生足球队在2008年中甲联赛中名列第7名11月15日,随着中甲比赛最后一轮比赛的结束哨响,北京理工爱国者大学生足球队3:2战胜安徽九方。在13支中甲球队中,学生军最终以7胜7平10负积28分的成绩名列排行榜第7位,比去年的第11名上升了4个席次。赛后第一时间,北京市教委领导发来短信祝贺。
  31、李林等9位教师获第三届“T-more优秀教师奖”
  11月27日,我校召开了第三届“T-more优秀教师奖”颁奖暨座谈会。通过教师、学院、校教学督导组、学生等渠道推荐,经T-more优秀教师奖专家组、校遴选小组对初选教师进行评议,校评审委员会最后确定9名获奖教师。李林获得一等奖,刘兆龙、杨刚、陈晋南获得二等奖;曹峰梅、金锋、刘宁、陈朔鹰、张彤获得三等奖。
  32、“质量工程”项目获得新突破,教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我校王越院士为带头人的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教学团队、韩伯棠教授为带头人的管理运筹学及决策模拟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丁洪生教授为带头人的工程训练优秀教学团队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焦永和教授获教育部“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李林、陈杰、庞思勤3位教师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6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坦克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用软件工程实践”被评为“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车辆工程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自动化专业、车辆工程专业等9个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
  项昌乐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蔡海龙、陈振庆被聘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陈杰、陶然、宁建国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程灏波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王菲获得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
  33、本科教学实验班新增三类专业为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探索培养高水平、富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2008年我校新开设3类实验班。目前共有4类实验班:电气信息类实验班、电子科学与技术双语实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实验班、基础科学实验班。共有170名同学加入实验班进行4年的学习。
  34、良乡校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火热开展2008年度我校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超过500项,其中中关村校区约150项,良乡校区约350项,参与学生近1000人;9月在良乡校区组织开展了“本科生实践创新活动宣传周”活动,组织专题讲座8场,学生创新作品展40项,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次。在10月25—26日“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中,集中展示了60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从中评选出了10项“我最喜欢的项目”,我校一项作品名列第一,一项作品名列第五,是唯一有两项作品入围的高校。
  35、本科生国际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2008年是我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发展最快、质量最高的一年。学校利用多年来建立的国际合作关系,为本科生开辟了多种在校期间的出国学习渠道,如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开展双学位项目、与美国普渡大学合作开展整学年访学项目、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伯克利分校分别合作开展暑期培训与见习项目等,受到学生热烈欢迎。目前专为本科生国际交流所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已达7个,每年选派在校本科生出国学习近百人,2008年首次为本科生提供免费出国学习名额5个。并成功申办北京理工大学 TOEFL考点,已举办TOEFL考试30余次。这标志着我校为在校本科生出国学习交流的服务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6、我校与山东大学开展本科生交流访学活动为建立和完善多模式本科生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国内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为本科生提供“第二校园学习经历”,学校启动了“选拔我校优秀本科学生到山东大学访学”计划。这是我校首次与国内高校进行学生互换。共有来自生命学院、理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0个专业的33名2007级本科生参与,他们将在山东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生活。同时,山东大学派出了50名本科生,分别进入到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生命学院、理学院、软件学院及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学习生活。
  37、教务处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校先进教务处”
  根据市教委《关于评选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先进教务处和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的通知》精神,30所高校获得“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先进教务处”称号,我校教务处获此殊荣。
  38、科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荣获多项国家科技奖2008年,我校喜获6项国家科技奖,其中,由冯顺山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分别由黄风雷、孙逢春、付梦印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校杨树兴、马彪参加完成的项目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自1999年国家奖改革以来我校获奖最多的一年。
  另外,学校申请专利530项,较去年增长55%;专利授权130项,较去年增长71%。学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超过2700万元,创历史新高。
  11月,我校化工与环境学院吴锋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项目“新型二次电池及相关能源材料的基础研究”获得批复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