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欣欣)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12月18日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12月22日,学校举行学习胡锦涛12•18重要讲话座谈会,校党委书记李健、校长顾海良,中国科学院院士查全性、杨弘远,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克昌、冯天瑜,原副校长胡德坤教授等在会上发言,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主持会议。教师代表、分党委书记代表、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学生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李健首先发表讲话。他指出,胡锦涛的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成果。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讲话,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党委决定把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重要讲话,作为我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第一,要学习好《讲话》,深刻理解《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刻理解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第二,要宣传好《讲话》,重点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等教育以及我校取得的成就。第三,要贯彻好《讲话》,以改革创新精神办好武汉大学。要把学习《讲话》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校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与贯彻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会精神结合起来。他强调,要通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使学校的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充分发挥我校在人文社科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两个方面做出新贡献。
作为恢复高考的首倡者,查全性认为,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杨弘远回顾了从当年在破旧不堪的实验室里开展科研,到后来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历程,感慨万千,他建议充分激发全校师生新的热情与斗志,调动教授办校办院系的积极性,加大青年学者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马克昌结合我国30年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提出把讲话精神贯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冯天瑜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不能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胡德坤认为,胡锦涛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是对时代理论新的发展,是指导我国继续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
顾海良在总结讲话中指出,30年来,高等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武汉大学也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他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30年来最重要的三件大事:恢复高考制度、完整学位体系的建立、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他认为,武汉大学在这三件大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一直走在发展的前列。他指出,站在高等教育新的起点上,站在武汉大学发展新的起点上,要进一步推进学校发展,一是要继续解放思想,30年的发展靠解放思想,今后的发展也要靠解放思想,这是我们必须抓住的核心问题;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30年的时代特征是改革开放,体现的道理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要以一种战略眼光来考虑今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矛盾和问题;三是要提高办学质量,这是工作的落脚点,值得我们始终关注,学校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四是要构建和谐校园,培养更优秀的学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学校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条件,为教职工的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连日来,我校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胡锦涛重要讲话,并结合学习、工作实际开展深入思考,贯彻落实讲话精神。12月22日,学校召开团员青年座谈会,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陈有华、何川,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的郑佳萌等优秀学生代表,各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和主要团干与会,结合学习实践和成长经历畅谈体会。大家一致认为,青年学子要学习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智慧与勇气,汲取改革的激情与力量,用讲话精神指导团学工作实践。
又讯(通讯员龚文德)资深教授陶德麟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出席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他还参加了由中宣部等八个中央单位主持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陶德麟说,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不管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必定可以计日程功,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之牺牲奋斗的梦寐以求的理想就可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