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挂微笑,一口流利的英语外加标准的普通话,初见罗晶,记者就已经感觉她与别人的气质不同,显示着她当选奥运志愿者是够格的。
1994年7月,罗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江西师大外语系。毕业后,因为成绩优秀,她被直接分配到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教书。弹指一挥,14年过去了。被罗晶教过的学生,都说罗老师不但英语“verygood”,对学生也非常好。
罗晶说,她报名参加奥运志愿者选拔的初衷有两个:一是觉得能为奥运会做点事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二是她在当学生时,学校有许多义务支教的外籍志愿者老师,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她。为此,她总想着也要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当一回志愿者,为社会做点力所得及的事情。
2006年,当得知北京奥组委要在全国招募志愿者后,她就开始在网上关注此事。2007年,江西省有关部门开始在全省招募100名奥运志愿者。得知这一消息后,罗晶毫不犹豫地上网报了名。2007年底,罗晶接到东华理工大学团委的通知,让她去南昌参加一个面试。罗晶记得,当时与她一起参加面试的有7000多人。面试是最重要的一项考核,它基本上能决定报名者能否当选志愿者。在考官所问的问题当中,罗晶最记得其中一个问题。考官问罗晶:“如果在大街上碰到两个小国的老外,他们不懂英语和中文,而他们要去一个比赛场馆,你如何给他们指路?”聪明的罗晶想了一会儿,答案就出来了。她流利地回答:“可以用肢体语言交流,如果无效,就画地图,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几站。如果公交站台不好找,带他到第一个比较近的公交站台上坐车,中途转车时,告诉其他乘客或公交车乘务员,请他们帮忙带路。”回答完毕后。考官们点头“嗯”了一声,表示肯定。此外,令考官满意的是罗晶的第二外语法语也非常流利。
第一次面试下来,7000多人只剩下200人。大约两周后,罗晶又接到面试电话。面试考官是团省委的专家,200人进行复试。这次面试的问题包括:“你为什么要来报名参加奥运志愿者?”、“请在一分钟内阐述对做奥运志愿者的想法。”罗晶告诉考官,她受当年自己外籍老师的影响很大,她认为做一名奥运志愿者最需要的是自己有能力为奥运会做事。
第二次面试下来,所有报名者就剩下80人。今年3月底,团省委打来电话通知罗晶被正式录取为奥运志愿者,要求她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接完电话后,罗晶非常高兴。“女儿知道我当选奥运志愿者后,居然说自己也要当志愿者。”罗晶笑着说。
罗晶告诉记者,江西的奥运志愿者一共有100人,其中20人为残奥会志愿者,全部被分配到击剑馆。为此,罗晶一有空就从网上了解奥运知识和击剑方面的知识。
“我能幸运地当选奥运志愿者,关键是我的语言能力和协调能力比别人有优势,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作为一名志愿者,我要用微笑面对每一天。”罗晶说。(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