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从饭桌上谈大学生节俭


  在这个普遍骄奢日行、焦躁不安的大学生活环境,提倡节俭似乎有一种说教的意味,可是在“成都食府”打工的两个月生活却促使我努力写一点文字提醒我们大学生认识节俭的必要性,改变某些固有观念和行为。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力求自强自立,8月底,学校尚未开学,我就跑到校园内刚刚开张的“成都食府”做了一名兼职服务生。
  一开学,果然不出老板所料,很多同学来“成都食府”用餐,而且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近半个多月。这段时间里,饭厅内常常是座无虚席,各个包间更是早早就被预定完毕。由于刚开学,做兼职的学生并不多,而客流量却极大,工作量自然就很大。因此我常常忙得回到寝室趴下就睡着了。刚开始做兼职,我一方面是欣喜,另一方面是劳累不已,而最令我痛恨与不快的是大学生们让人为之咂舌的奢侈浪费。
  开学伊始,“成都食府”的主要客人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家长模样的中年人提着沉甸甸的密码箱,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则背着轻巧的小背包的两三个人,或者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后面跟着一群似乎是一家老小的人,大包小包地走进来。
  进来后,家长们则尽力安置摆放行李,则学生却总是兴致勃勃地点起菜来。大约过去了几分钟,一顿丰盛的宴席开始了,可惜的是家长孩子们都似乎太过斯文,每个菜只尝了一点就离开了餐厅。对于这样大量剩菜的情况,可悲的是几乎没有谁提出打包要求,而事实上作为餐厅服务生,我们很希望他们会打包回去。因为剩菜剩饭过多除了表明顾客不满意,胃口不好,或者正在减肥外,也就只有增加餐厅工作量的功效了。其实,人们都知道家长是子女的第一教师,或许很多家长在家时也并不赞成子女的浪费行为,但是在公共场合,比如餐厅、宾馆等地很多人却因为怕他人笑话自己而不愿节俭。也就是这样一种虚荣心态影响到了子女,让这样一种心态进入了大学生心里。
  第二类人主要是放假归来的老生,放假两月,老同学重聚吃饭本也无可厚非,但是与家长同样的心态驱使他们同样浪费。
  第三类人主要是情侣,情侣之聚餐,增进了解,增进感情本来是再合理、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有一些情侣却似乎以为高消费是维系感情的法宝,高浪费是一个人慷慨的证明。殊不知,大部分只有消费而无收入的大学生高消费意味着父母的辛劳做了无用功,高浪费意味着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无聊与无知,甚至也可以折射出部分大学生浅薄庸俗的认识。
  当然,顾客中也有一些另类。早就听说很多西方人在饭桌上其实是很节俭的,常常是即使只剩下一点也会要求打包。而在“成都食府”,这样的顾客多为外教,以及印度尼泊尔来的师生。
  另外,我发现操浙江和广东口音的人一般也会要求打包。
  相对许多浪费的情侣,有一对却让我印象深刻。
  这是一对亲密无比的情侣,手拉手进来。但她们只点了一个菜,他们边吃边说笑,还特地点了一根红蜡烛,算是烛光晚餐,完全沉浸在爱情的喜悦与甜密当中。我想相对于那些动则五六个“小菜”的情侣,这两位的感情的真挚浪漫,也绝不会有丝毫逊色。
  说了这么多,勤俭节约当然并不只在饭桌上。节俭或奢侈都是一种观念,一种习惯。从家庭实际情况而言,节俭的大学生不一定就是穷学生,相反很多家境宽裕的大学生很节俭,而有一些穷大学生却打肿脸来充胖子。从思想根源上看,很多奢侈的大学生骨子里充满了对金钱、物质的顶礼膜拜,总以为只要拥有金钱,就可以给生活带来质的改变、飞跃。而很多穷却很奢侈的学生就是为了掩盖一种自卑感,希图以物质上的提高,弥补自信心的不足。而对于大学生情侣而言,勤俭节约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试想你的男友或女友奢侈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辛苦钱,毫无顾忌的享乐时,这会让你觉得是一个可以倚靠,可以依赖,托付一生的人吗?你们之间所谓的爱情就不会有一点遗憾吗?一个连父母都不懂得关心理解的人又怎么是可以终生陪伴的人呢?
  饭桌事小,却是可以管窥大学生生活,甚至爱情的镜子。朋友,还是学生的你,是不是有所启发呢?(08公管 杨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