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砥砺青春 探求真知2008年兰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回眸

 

 

 
  引 语


    大学作为人生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性阶段,与其说是在教授知识,不如说是引导并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探索性思维。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当代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公众质疑,“天之骄子”、“国之栋梁”
  似乎越发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莫大的压力,努力摘下“高分低能”的标签,大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来改变公众的印象。而社会实践,作为书生之气和社会认知的完美结合,恰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考验、锻炼和展示自己综合素质的平台,给了他们走出知识象牙塔,触动社会冰山一角的机会。这是在理论世界中无法体会和验证的领域,是一部关于青春无敌的记忆。
  社会实践活动历来是我校团学工作的重点,也是亮点。从“三下乡”的服务奉献、“创新创业”的创新发展到现在的体验观察,提升素质和价值,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和实践基地数量、规模逐步扩大,实践内容、领域更广,实践选题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国家级、省级重点团队逐年增多,层次逐渐增高,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截至目前,我校连续14年被多次被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等部委评为“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
  2008,秉承兰大百年精神,立足开放进取时代。校团委紧密围绕“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这一主题,集中组建了160支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校友访谈、奥运会志愿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宣讲、义务支教、法律援助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足迹遍及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中,省级优秀团队 13支,优秀指导老师 12人,优秀队员21人,先进个人 6人。目前,我校上报全国优秀团队4支,先进个人 1人,并积极申报全国优秀组织单位。


实践掠影


    翻阅一本本厚重的实践报告———真实而富有深度,激情而不失稳重,不是篇篇文字的堆砌,并非虚情假意的逢迎。眼睛里翻腾的是壮阔的世间百态,心灵间蕴藏的是豪迈的恢宏志气;字里行间流露出实践生活的点点滴滴;图文并茂展现出实践生活的难忘瞬间。


传承———寻访校友足迹 弘扬兰大精神


    为迎接兰州大学百年华诞,今年暑假,校团委组成22余支校友寻访团,奔赴祖国各地,向他们了解兰大的过去,为他们介绍兰大的今天。不辞辗转奔波的旅途之苦,寻访团的成员们积极联系、采访并盛情邀请曾经的莘莘学子参加母校的百年庆典。辛苦劳累自不必说,但耳闻目睹校友们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中,他们对兰大精神的领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在谈到兰州大学优秀校友、中科院院士秦大河时,寻访团成员王培成说他待人随和,科研热情很高,对兰州大学怀有深厚的感情。访谈中,他说到兰州大学作为立足西部的百年老校,西部的特点应该掌握住,但是眼光应该放远世界,目标应该是为世界培养出一流人才。原兰州大学副校长李希在接受访谈时认为兰大培养人才应该重点抓住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各条战线的业务骨干,勤奋、刻苦,在他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是过得硬的而不是过得去的人才,兰大的学生给人感觉应该是条硬汉子。
  直到现在,洗尽铅华的朴实仍让这些优秀的兰大校友们受益无穷。他们坚定地表示,勤奋踏实是兰大人的标签,求实进取是兰大人的性格。的确,在一次次的寻访过程中,寻访队员们切实感受到了师兄师姐们的淳朴--平淡之中透着一股亲情,兴奋之余心存一丝感动。一次次他们感受着源自长者的风范,感动着来自赤子的热忱。不可置疑,正是这无数的偶然成就了兰大踏实进取学风的必然,是一代代人不间断的努力构建了兰州大学如今的西部文章。同时,祖国各地的校友们相信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兰州大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奉献———志愿奥运 青春无悔


    时间的车轮飞速旋转,我们尚未从申奥成功的喜悦中陶醉出来,北京的圣火就已经熊熊燃起。跳动的火焰源自爱琴海的彼岸;相扣的五环来自世界的紧密团结;“金玉良缘”诠释着东方智慧对奥运精神的独特理解。紫禁城奔放有力的呼唤激起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亲近奥运现场同样是每一位兰大学子的切切心声。走进奥运,服务奥运,在奥林匹克圣火的照耀下吟唱奥运之歌,在五环旗的挥舞下践行奥运精神。2008年夏天,他们用行动实现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承诺,传递着奥运精神。
  当王笑大声对自己说:“北京奥运,我来了”的时候,所有的志愿者也在感叹:“我离奥运竟然这么近”。餐饮助理、坐席服务、残疾人照顾、水球场馆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他们不辞劳苦,用微笑作为最好的名片,感染着中国,感染着世界,也为自己的付出赢得了“志愿标兵”、“志愿者之星”、“骨干志愿者”等众多荣誉的光环。但是,实践归来,他们无一主动提起这些荣誉,记忆深处更令人感动的是首都全民参与的热情,是每个中国人“绿色奥运”的意识,是每位志愿者辛勤的奉献,是忠于职守的武警战士,是残疾人运动员奋勇拼搏的震撼,是奥运精神的永恒……“学习奥运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行动。奥运会是短暂的,但奥运精神带给我的启示却是永恒的。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永远的;人生真正的胜利不只是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而是自己的尽力而为,在平凡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拼搏和创新”。唐羚珊回到学校后富含深情地对我们说了这样一席话。而吴颖在回忆整个志愿者经历时说,除了感动和骄傲外,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感恩,面对众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她看到了他们身上一双双“隐性的翅膀”所爆发出的巨大力量,与高尚的梦想相比,疼痛算不了什么,而吴颖也因此更加感恩生命,感恩生活,感谢这些让她学会坚强和忍耐的运动员们。
  把辛苦和劳累置身一边,他们仍陶醉在昨天奉献的幸福与自豪之间;面对现实,对奥运精神更深的理解给了他们挑战生活的更多勇气;而在未来的漫漫征途上,这个夏天的实践将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责任———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


    5·12汶川大地震,分秒瞬间牵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众多的兰大学子在这个夏天毅然走进地震灾区,关注灾后重建的进程,支持灾后重建的实施。
  满目疮痍的灾后现场,稚嫩无辜的慌乱表情,无限希望的标语条幅--在这里,凝视是一种酷刑,源自心灵的震撼让你不禁潸然泪下。
  看病送药,用专业的医学知识救死扶伤;推土搭房,用不屈的年轻脊梁支援灾后重建;调查问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义务支教,用心温暖灾区同学的求知欲望;心理疏导,把爱播撒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
  甘肃成县,国旗班的成员选择了坚强,他们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陇南康县,医疗服务队员选择了奉献,救死扶伤在诊病送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四川北川,历史院的志愿者们选择了践行,倾心聆听灾区人民的心理倾诉;四川德阳,哲社院的同学们选择了力量,置身其中,积极参与到重建家园的行动中来……“经历让我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怀有感激之情,生命中充满了变化与未知的因素,而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珍惜与自己相逢、相知、相识的每一份情缘”———一位志愿者的手记中如是写道。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给他们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至今仍然不能忘怀那些不曾相识的微笑,那些老乡的“盛情款待”,那些小朋友们的坚强乐观。在付出与奉献的路上,他们收获了更多的人生哲学。
  在灾区的日子充满磨难却又充斥着幸福,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油然而生。第一次,他们体会到了被需要的价值,敞开心扉,接受人生困难的洗礼。此次社会实践既是一次锻炼又是一次成长,陌生的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关爱,心与心之间镶嵌着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血缘情结把所有的人凝聚成了一股团结的力量。
  祝愿灾区重建工作早日完成!


前沿———把握时代脉搏 瞩目改革开放


    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的时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却融尽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潮起潮落,风云激荡。
  三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众多伟大的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更为实事求是了,人民首创精神发扬了,市场经济发展了,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了,公平自主发展充分了,经济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了。
  为切实了解兰州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口腔医学院组成暑期实践团,通过调研社会经济,宣传改革开放新理念,深入了解了兰州市近年取得的成就。行走于各个大街小巷,现代化的设施和工具让我们亲身体会到距离已不是问题;漫步在夜晚的广场上,霓虹灯的耀眼,不夜城的发展,只有手表的指针“嘀嗒嘀嗒”的提醒我们夜已经深了;乐声、舞蹈交织在一起展现着兰州市民文娱生活的丰富、文化品位的提升。
  新闻院实践团一行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这里,他们看到了甘肃省清水县以现代和谐为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村社集体龙头企业,注重合作医疗,发展基础教育的新景象。清水县现今阔步迈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列;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化学化工学院的同学们走进了少数民族聚居区--东乡县。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东乡族经济、教育逐步发展,“花儿”、“呔哑强拉(拔棍)”等民间文化不断被发掘、传扬、保护,独特的社会发展模式开始形成,与其他各地的水平差距渐渐的缩小。


合作———事事洞察皆学问


    兰州大学达尔文协会的湿地使者走进青海玉树进行湿地考察及保护宣传,调研题目涵盖植被多样性、鼠兔种群数量、昆虫多样性等多个方面,获得了当地湿地保护情况和生物多样性多方面原始数据,为湿地综合调研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兰州大学绿队普氏羚羊五期项目组通过对甘肃省民勤县哈尔盖普氏羚羊保护区周围的牧民进行访谈、宣传,了解到了普氏羚羊的生存现状,并通过对青海省林业局、刚察县热水森林派出所等的走访及现场采集草场样方、养分标本等方式,掌握了保护羚羊的第一手资料,为湿地环境和普氏羚羊的保护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用车轮丈量国土,用激情飞扬梦想”,兰州大学车协的战友们以“关注儿童,共迎奥运”为活动主题踏上了从兰州到北京的骑行,沿途进行各种奥运宣传及儿童公益活动。几千里骑行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社会,并得以更好地与社会交流。
  哲学社会学院的同学们则把目光聚焦于“西部献爱心助学工程”,作为传递爱心和希望的火炬手,作为广州嘉宝莉公司的志愿者代表,他们在暑假期间代表公司到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看望了这30名受助学生,并进行了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和回访,深刻了解了西部的教育现状。
  “事事洞察皆学问”,除此之外,兰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还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其他各个领域。文化遗址和历史遗迹的保护、青少年网络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央政策宣讲、社区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包括在他们的视野之内。但是,在一次次的实践总结中,我们也深深的体会到这个世界尚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而我们也将会坚定信念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的不同方面,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应尽之力,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抹光亮的色彩!


实践感言


    志愿服务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责任。这条路上,不单单是荣耀与梦想,还有很多的孤独、寂寞、艰辛、痛苦。但是,社会需要志愿者,奥运会需要志愿者,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传承着一种社会向善的精神,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曾嘉炜 奥运会志愿者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作为新一代青年的社会责任;社会实践是走向社会的一个练兵场,令我们更好地适应将来。———曹倩 经济学院

    作为身处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在获得很多优越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所以社会实践对于我们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它我们得以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加强我们的应变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加强团队成员的集体意识和个人素养,真正高质量的完成我们的实践目标。———龚飞 兰州大学车协

     一份为了普羚羊的梦,一句“justdoit”的执著;一群为了环保的人,一句 “letusdoittogether”的责任;沿着老人们的足迹,与众多的环保友人并肩前行。延承勇敢、执著无私奉献的精神,共同踏入绿色和平。———徐新阳 兰州大学绿队

    抱着自信的态度鼓励自己,怀着谦虚的精神充实自己,存着感恩的心去服务别人。———孙天琪 兰州大学达尔文协会

    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明确了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我们体验社会生活搭建了平台。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我们挖掘着自身的潜力,实现着人生价值。———韩嘉良 哲学社会学院

    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借助社会大环境我们可以充分体验生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促进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真正唤起医学生对卫生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献身精神。———李伦 赴文县医疗服务实践团


结 语


    奔赴祖国各地的实践团队以其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兰州大学新一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受到了各地媒体的密切关注和实践地点的一致好评。走出校门的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兰州大学”四个字沉甸甸的力量。今后的路上,带着这份信念前行,希望他们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